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焕发新活力,赋予新意义,回眸十年的历程,交通物流作为重要的载体,起到“开山拓路”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交通先行,阡陌变通途一带一路,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而这里的互联互通,基础是交通,是物流。路的延伸,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是“五通”,其中基础设施联通是优先发展的领域,交通基础设施更处于重要位置。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性、普惠性公共产品,在支撑发展、改善民生中发挥基础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也是实现互联互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交通是建设海陆双向辐射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关键和基础环节,水路、陆路、航空等设施联通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要先行,交通基础设施更要先行。由于,“一带一路”覆盖国家和地区众多,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问题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发展的制约瓶颈。“一带一路”倡议的着力点和核心是实现“陆海”两条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然而,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这些国家既无资金实力也无技术能力来推动国家间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交通建设的基础,如何融资?以“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和“丝路基金“两大融资平台为主,加强一线、沿线国家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合作,从而为“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供了资金保障。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共建“一带一路”衍生的大量海外工程项目,铁路、公路、电力、港口、管道等物流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优势行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港口和铁路等领域物流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成为我国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的主战场。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对外输出物流基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和中国速度,将势能转变为动能,去搭建一个无国界、无行业边界的,基于公路、铁路、海路物流全产业链服务的生态体系。十年来,一系列跨国家、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的加速落地,为跨境物流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基础。抓住沿线国家关键通道和节点,启动一批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重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通交通骨干通道,畅通海陆空联运通道,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加快实现便捷的交通物流通道体系。具体地说,一带一路,大力推进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巴和孟中印缅等六大经济走廊国际通道建设,与之配套的一批规模宏大的物流工程相继实施完工,拓展了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物流产业的分布和体量,着力打造物流枢纽,积极发挥集聚与扩散效应,以服务于全球资源配置的新格局。中欧班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竞相开通,加速我国通往西欧国际铁路运输通道体系的形成,极大拓展了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物流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物流产业构建了完整的全球产业链。
“一带一路”令哈萨克斯坦这个中亚国家获得了直抵太平洋的出海口,“匈塞铁路“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拉近了欧亚的距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历时近八年的建设,于2022年6月开通,成为东连缅甸西接印度的重要国际铁路运输线路,是连接中国及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诸如此类“双赢”的交通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生根开花,物流运输潜力被激发,“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把在复杂地缘经济割裂的交通和物流资源整合起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物流运作效率,让沿线人民持续享受共建“一带一路”的硕果。交通是物流发展的强大后盾,“一带一路”为物流发展展示了远大的愿景,多口岸和节点城市加入其中,借助“一带一路”的大通道建设,展示澎湃动力,成为沿线的物流中心城市。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从单体互联网络到立体互联互通网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张日益完善的“丝路网”正使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其实,不仅实现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极大地促进了制度、管理与服务的“软”联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既涉及交通等传统领域,也有学校、医院、绿色、文化等公共服务和新型基础设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层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一带一路”新的十年,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计划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一带一路”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绿色低碳,更能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
二、物畅其流,经贸唱大戏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大布局。10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主旋律,而合作的内涵是经贸,物流搭起台,经贸唱大戏,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经贸产业合作园区拔地而起、催生新的经济走廊。物畅其流,是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需秉承的基本理念,“一带一路”战略将助推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从而促进贸易投资合作的发展。经贸的发展,离不开“大规模、通道化、网络化和多向辐射”跨境物流体系的强大支撑,其实,“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由于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物流保障能力不强,使得这种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以致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年来,以沿线国家的城市和港口为支撑,并依托沿线海陆口岸节点,建设双向辐射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构建全球物流基础网络,推动了区域物流资源整合。物流发展显著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量,通过开辟“一带一路”沿线物流大通道以克服经济带的发展短板,通过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以增加对外贸易的有效途径,使发展的洼地变成繁荣的高地。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推进了中巴经济走廊发展;匈塞铁路开通运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通车,双西公路全线贯通,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顺利建成等,促进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蓬勃发展。中老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雅万高铁开通运行,促进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就我国来说,过去物流发展主要布局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协调内外、统筹海陆、兼顾东西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通了中国内地向西、向南的辐射通道,实现物流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提升了欠发达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
曾几何时,没有“海运港”,是制约内陆城市发展的瓶颈,当时,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大宗货物出口欧洲,需先运至东部海港,再绕海路入欧,绕道的结果,是运输成本高企,严重削弱着国货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针对陆港、航空口岸的建设,交通闭塞的区域也陆续建立了大量便于资源输送、产业转移和南北合作的物流中心。中西部内陆城市,如重庆,这个不沿边、不靠海,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东盟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如成都、兰州、武汉、西安、合肥等,也纷纷拓展面向亚欧的跨国物流。中欧班列的开通,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使中西部城市外贸格局随之迎来改变,西向国际物流规模进一步增加,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例如,2021年,鹰潭国际陆港建成投产,开通“鹰潭—明斯克”“鹰潭—莫斯科”“鹰潭—中亚各国”,鹰潭成为全国41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成为集聚辐射效应的新枢纽。这个星球上人类聚集最多的欧亚大陆,因为中欧班列,拉近了距离,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开辟了内陆地区面向亚欧国家的贸易新通道。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已经通达欧洲2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穿越亚欧腹地主要区域,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形成串联沿线核心枢纽节点、带动产业贸易金融互动的通道经济,成为沿线经贸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中欧经贸关系。从华沙一路向西,罗兹、斯武比采等波兰城市,借助中欧班列实现了向新兴物流枢纽城市的转变。例如,在波兰东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边境交界处,一个名叫马拉舍维奇的小村庄已经发展成为中欧班列线路上最重要的货运枢纽之一,将中国产品集散到欧洲各地的同时,也能把很多欧洲产品集中到波兰,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融合发展,培育出了新的产业集群,德国杜伊斯堡港成为西欧地区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大的中欧班列节点,100多家物流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中国公司落户于此。中欧班列,其实不仅是欧亚大陆桥沟通体,而且还有东亚沟通体系,同时通过中国与东盟跨境运输实现了衔接,促进了中国与东亚、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大连港作为辽港集团的“中心港”,以中欧班列为抓手,不断畅通“一带一路”海陆大通道,扩展了大连的对外开放空间和领域,通过“海运-铁路”模式,商品车从日本出发,以滚装海运方式运抵大连港,经由铁路发往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行换装,最终抵达中亚,节省一半以上的运输时间,客户的综合物流成本节约3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各中心城市的国际物流节点建设和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以港口、航空口岸为中心,以铁路、公路、水路为网络的国际物流体系,快速、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畅通了经贸合作。随着船舶、港口、铁路间协同合作的深化,还形成了被称为“国际陆港”的自由贸易区、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开辟了中国各个城市联接世界大舞台的新通道,还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机遇,各城市结合城自身特点,确立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定位。
三、再接再厉,开拓新时代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共建之初,以构建联通东亚和欧洲两大经济圈的陆海大通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重点,在迎来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合作共建将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丁美洲。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拉美和非洲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提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离不开非洲与拉丁美洲。中非合作、中拉合作进入了新时代,在经济、商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更多、合作更深。在拉美、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中方是重要的参与者,以新的历史机遇为起点,中拉交通合作驶上了“快车道”。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中西非地区重要的现代化深水港;中国铁建承建的智利5号公路塔尔卡-奇廉段项目,推动智利南北地区互联互通;中国首次出口阿根廷的新能源轻轨列车于2023年9月从江苏南通出海,是该国首个锂电驱动的新能源轨道交通产品。在阿根廷北部粮食产区,中企参与改造升级后的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串联起内陆省份和港口城市,运输效率显著提升、物流成本明显缩减。在一带一路共建背景下,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将与我国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打造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拉丁美洲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物流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要再接再厉。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互为依存,联动发展,因此,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我国物流业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物流布局、物流模式、物流标准上,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构建良好的国际物流系统。“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交通物流也要细化,“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升级有了新的模式与路径,从过去追求规模要素驱动向质量整合创新要素驱动发展转变,释放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经过十年的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普通货物向高附加值货物过渡,物流运送能力也要高端化,这需要物流技术的赋能,例如,中欧班列的运输技术不断提升,穿越极寒的西伯利亚,走过炎热的吐鲁番,温差40多摄氏度,运送的货品依然能够纤毫无伤。再比如,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集装箱中心站和口岸实现了铁路设备和货物装卸设施现代化、装卸自动化。强化“一带一路”物流保障能力,应以技术标准为先,按照与沿线国家的产能与经贸合作要求,共建物流技术体系,包括港口、铁路、管网等设施规模与技术等级、物流装备技术性能、跨国物流运行规程、国际规则标准等。
“一带一路”的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技术创新融合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来说,我国物流业的国际服务标准尚未统一,很难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物流服务提供统一规范。因此,加强物流与基础设施建设规则和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参与制定国际物流规则,形成一套完善的国际物流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结语:一带一路,关键词是“通”,以设施联通为基础,以贸易畅通为纽带,以政策沟通,资金融通为方式,达到民心相通,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亚欧大地上奔行在铁路上的列车,非洲大陆上驰骋在公路上的汽车,蓝天上联通各国的空中航班,太平洋里劈波斩浪的货轮,成为我国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