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竞争的又一个新赛道来了

2024-07-24 00:00

8cb68f5482.jpg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物流作为经济活动的血脉,其绿色化转型亦是大势所趋。

  当下,光伏与物流的协同创新,正以绿色低碳为引领,以数智化为驱动,重塑物流行业的生态格局,为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这场跨界融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节能降碳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

  锻造新质生产力,光伏与物流深度融合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光伏产业与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正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引领着一场绿色、智能的物流革命。

  光伏与物流加速融合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识加深,光伏产业以其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特性,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力军。与此同时,物流行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与发展机遇。

  当前物流业成本压力依然凸显,物流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影响着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运行效率。进一步降本增效,是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又联合发布通知,“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是重要内容。

  “中央已将2024年定位为中国物流的降本提质增效年,旨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发中心副主任李彦林指出,政策上不再单纯追求价格降低,而是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大宗物资的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向铁路等更环保的方式转变。此外,中央及相关部门正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交通运输部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以及各部门联合的“1+N”政策框架体系,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机制激励企业采用绿色低碳的物流方式。

  政策特别强调物流业应深度服务实体产业,特别是与光伏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以适应产业脱胎换骨的改造需求。面对我国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物流的高度依赖,物流降本增效对于提升实体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自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活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高位运行,全国晶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83.8GW,同比增长20%,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


  “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光伏技术与物流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供应与物流需求的高效匹配。”李彦林指出,一方面,物流园区和仓库大规模铺设的光伏板,不仅为自身提供了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还通过余电上网为电网贡献绿色电力,形成了分布式微电站网络;另一方面,新能源物流车辆,包括电动货车和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广泛应用,大幅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了物流运输的绿色升级。

  李彦林补充道:“光伏与物流的深度合作还将优化国际物流供应链。国际海运和陆运中引入绿色低碳的标准与策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环保要求,同时通过政策创新与法规协调,助力新能源物流的规模化应用。此外,通过储能技术与光伏制氢等新型能源应用,物流园区将不仅成为能源生产的中心,也将转型为能源交易与碳交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物流行业的服务边界与价值创造空间。”

  四大痛点待解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晶硅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史利民表示:“尽管光伏行业整体增长,但从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产业遭遇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技术快速迭代和落后产能淘汰等问题,企业面临财务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尽管组件价格大幅下滑,但光伏安装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显示出市场对清洁能源的强劲需求和产业的快速扩张能力。”史利民指出,在光伏产业的物流供应链环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

  一是光伏企业的供应链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其复杂性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二是采购成本高,光伏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技术投入,导致采购成本较高。三是供应商管理难度大,光伏企业的供应商数量众多,容易出现供应商信息不全、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四是物流成本高,光伏产品货值高,运输成本较高,且对物流条件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通威股份太阳能科技公司组件物流部长助理陈金亮告诉记者,全球90%以上的光伏制造集中在中国,而超过50%的产品需出口。近年来,因全球事件、新能源汽车出口需求增加及船公司策略调整,海运资源紧张,尤其是南美航线,呈现“一仓难求”的局面。


  陈金亮表示:“国内市场具有季节性、地域性波动,华东地区为主要发货地,而西北和西南则是主要接收地。集中发货时段导致传统汽运资源紧张,引发价格竞争。此外,铁路运输被视为缓解物流压力的方案,但其工具单一且集装箱成本高、调拨量有限、站点吞吐能力瓶颈等问题,限制了其效能。”

  如何破解这些痛点?史利民认为,融合是最好的手段之一。“首先,物流行业对提升光伏产业的交付能力、降本增效、增强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高效物流规划是光伏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次,光伏产业的全球化特征要求物流体系能够支持全球范围内高效、可靠的货物运输,促进国际贸易顺畅进行。最后,光伏产业与物流的融合还包括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为物流提供绿色能源,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如光伏高速公路、物流园区的分布式光伏应用,以及电动和氢动力交通工具的推广。”

  李彦林对此持相同意见。他也表示,光伏与物流的融合、数智化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物流业与实体产业的深度服务和国际化布局,共同构成了当前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策略。同时,政策与法规的创新、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安全高效的新能源物流解决方案的探索,是实现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5月19日下午,由物流时代周刊主办的“光伏与物流:协同构建绿色供应链发展主题沙龙”在雄安成功召开。

  创新合作路径,打造绿色供应链新生态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