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收-转-派,快递业如何全链条加“绿”
来源:中国邮政快递报
| 2025-04-24 11:35
|
作者:于冰洁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京东快递站点里的“绿意”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包裹是京东物流的“青流箱”,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京东物流积极推广循环包装的共享回收模式,在此前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陆续投放100万个循环快递包装。国务院日前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鼓励快递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同时,针对绿色包装成本高的问题,《决定》提出,鼓励科技创新,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马爱进认为,快递包装治理涉及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回收企业、消费者等上下游多方主体,需要各方之间彼此关联,应建立覆盖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协同机制。深入行业,俯身细看,从收寄、运输、派送到回收环节,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在中通云仓科技杭州塘栖电商仓配中心内,放着十余种不同规格的纸箱和包装袋,工作人员扫码录入订单信息后,系统便会根据商品数量与尺寸等快速匹配对应规格的包装。对符合条件的商品工作人员实行原装贴单发货,不再二次包装。中通云仓科技市场品牌部负责人表示,“我们日均单量在10000到12000单之间,耗材的使用整体降低20%左右。”菜鸟智能装箱算法不仅可以推动电商平台的商家和快递公司节约使用包材,还能通过包裹“瘦身”助力干线运输载货业务降低碳排放,针对食品、母婴等多行业需求,菜鸟通过算法设计和运营适配纸箱尺寸,行业整体满箱率提升18%,箱型数量减少11%,降低耗材和运营成本。通过核心优势智能箱型设计算法推荐最佳箱型减少了材料浪费,例如为雀巢定制的脆脆鲨礼盒将包装与物流箱合二为一,减少塑料材料使用。 除了算法,因地制宜和根据经验来“量身定做”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工艺品等小件市场,德邦推出精准适配包装,有效减少过度包装;在传统大件运输领域,采用蜂窝纸板、高强度瓦楞纸等环保材料取代木架、塑料等传统包装方式,既保障了产品运输安全,又实现了包装用量大幅减少与材料成本的降低。
研发+创新,绿色贯穿其“中”除了技术助力,还有双面胶袋、电子面单、可降解胶带等材料的升级。
与常规聚乙烯(PE)材料胶袋相比,顺丰在上海投放的“双易”包装胶袋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000吨,同时顺丰继续以“丰景计划”为核心,针对胶袋、胶纸、贴纸、封条等8大类物料进行减量化、标准化、场景化创新研发,通过轻量化、减量化等手段,减少塑料的消耗。据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潘迪介绍,可降解环保胶带的成本比传统工艺下降10%。在升级材质的基础上,京东物流封箱胶带的“瘦身”研究也已有成效,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将宽度从53毫米逐步降低至40毫米,同时明确规范禁止层层缠绕,通过这样毫米级的迭代,累计减少了13352吨塑料胶带的使用。在运输中转环节,可重复使用的循环包装起到了大作用。顺丰根据不同业务场景,不断探索并开发适用于各类场景且功能全面的可循环包装容器,实现容器与载具之间的标准化应用,成功降低产品损坏率、缩短操作时长,并有效降低作业成本。比如,顺丰针对客户不同行业及场景对循环包装的需求,研发并投用了医药精准温控箱、冷运循环保温箱、大件标准循环围板箱等可循环包装容器,2023年,顺丰通过可循环包装举措共计贡献碳减排量约37.7万吨。韵达大力推广使用RFID可循环中转袋,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投放超3000万条,累计循环使用达27亿次,相当于减少不可降解编织袋23.1万吨。据了解,环保袋采用可降解PE材质,具有循环利用、耐磨性好、材质环保、统一规范、定位追踪、安全可靠等众多优点,每个环保袋均有唯一的RFID芯片,可通过扫描记录环保袋轨迹,配合管理系统,精准定位、一目了然。“降本增效”与“低碳转型”并行,新能源车辆的积极投入使用也成为绿色减排工作中最具成效的措施之一。近日,申通快递宣布首批36台智能驾驶新能源重卡正式投入江浙沪23条核心干线运营,成为全国首家规模化应用新能源重卡的快递品牌。此次投运的新能源重卡集“超低能耗、智能驾驶、超大载量”三大核心技术于一体,全面推动了干线运输的高效化、低碳化、智能化升级。经测算,与传统柴油车相比,每台新能源重卡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32100吨,相当于种植8230棵树木的碳汇效果。按首批36台车的规模计算,年减排量相当于再造一片近30万棵树的森林。圆通2024年陆续引入数百辆智能重卡及数十辆新能源干线车,通过优化车型和中转路由,推行省内和区域内甩挂运行,减少车头使用数和总车辆使用数,从而提升车辆利用率,实现提效减排。位于西安灞桥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是中国西北规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依托当地充沛的日照资源,覆盖在厂房屋顶的光伏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为园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其余用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该园区2021年度已实现碳中和。极兔在转运中心积极开展永磁电滚筒、自适应调速变频器、节能皮带等节能设备的测试工作,并计划在未来投入使用,以提升效率,降低能耗,转运中心等操作运营场地通过照明设备更新、操作流程优化、设备能耗监测等方式,持续降低运营场所的电力消耗量。中通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建设,已投产38个光伏项目,2024年光伏铺设面积约62万平方米,年度光伏发电量53410兆瓦时,同比增加3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万吨。极兔在北京、上海、海南、湖南、江苏、广东6个城市,开展以个人商务场景为核心的可循环快递箱子(RED BOX)试点项目,专注探索同城应用模式,截至2024年12月底,已投入RED BOX 4.3万个,累计使用次数超过80万次。截至目前,全国邮政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超10万个,2024年累计回收复用瓦楞纸箱超2亿个,相当于减少砍伐树木100万棵。邮政集团还推出了“纸箱焕新计划”,用户将完好纸箱送回网点,可兑换积分或参与公益捐赠,赋予废弃包装“第二次生命”。韵达推广使用快递绿色回收箱,督促加盟点引导客户对可循环使用的纸箱、气泡膜进行回收,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截至目前,韵达总部向全网网点、门店驿站派发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12000余个。菜鸟也升级绿色回收模式,推出“万物回收节”,将单一品类的纸箱回收升级为多品类、多模态的万物回收,联手品牌商家开启旧衣、旧鞋和旧书回收等新项目。同时通过“回箱换蛋”“回收金”等方式鼓励更多消费者参与到绿色回收活动中。多家快递企业还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借力科技打通循环周期。圆通“碳足迹”数字化管理系统覆盖了每一个包裹的“收、转、派”全生命周期,实时收集油耗、用电、包装三大类碳排放数据,并以年、月为时间维度,对圆通全网各集运中心的碳排放指标进行排名,并为下一步节能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从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到毫米级的胶带宽度调整,从覆盖全国的循环网络布局到智能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上游生产企业调整到商家、消费者和快递业的合力,中国快递正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全链条管理,共同携手书写“绿色”故事。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