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集装箱化三重突破,国内市场潜力凸显

来源:中国经营报 | 2025-04-02 20:22

 77.jpg

  近日,国家铁路发布一组数据,今年铁路累计发送货物同比增长2%,其中,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14.6%。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集装箱供应链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考验。

  然而,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简称“集装箱行业协会”)表示,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到2027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将达到15%左右。可见,在面临集装箱供应链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国内集装箱市场仍被看好。

  铁路货运集装箱化三重突破

  近年来,国家铁路集装箱运量均高于货物发送量平均增速,从散货到集装箱的升级,看似是运载工具的迭代,实则是物流体系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的信号。

  “散改集”驱动降损增效。铁路货运的集装箱化浪潮,是传统运输模式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典型缩影。过去依赖散货运输的煤炭、铁精矿等大宗商品,如今通过敞顶箱、顶开门集装箱等技术创新,实现了运输效率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

  福建马坑矿业采用敞顶箱运输铁精矿的案例极具代表性:通过全封闭设计及龙门吊装卸技术,货物途损率从1.593%骤降至0.3%以下,既减少了资源浪费,更降低了企业隐性成本。这些技术突破的本质,是铁路货运从“运货”向“护货”的思维转变。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集装箱技术,不仅解决了散货运输损耗高、污染风险大的痛点,更推动货物运输环节与制造业生产流程的深度耦合。

  货运变迁折射产业升级。铁路货运的货单变化,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跃迁的清晰轨迹。湖北首列动力锂电池铁路专列实现“一日达”,陕西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突破5000列,中铁特货新能源车年运量三年增长超130%。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运输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中国制造“新三样”的全球竞争力。

  当铁路货运从运输煤炭转向运送锂电池,从搬运矿石转为装载智能汽车,这不仅意味着运输品类的升级,更映射出中国产业链从“重”到“轻”、从“量”到“质”的结构性转变。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货运结构的调整与“双碳”目标形成共振。新能源装备运输需求的激增,既是对绿色制造的支撑,也是铁路低碳运输优势的集中释放,形成产业升级与运输转型的双向赋能。

  “一单制”重构物流生态。在多式联运成为物流主流的今天,铁路部门通过“一单制”改革,正从运输服务商转型为供应链整合者。山西乙二醇专列实现铁水联运全程数字化调度,新疆硫酸运输首创物流总包模式,这些创新打破了传统运输的行政壁垒和技术孤岛,95306平台的多式联运功能上线,标志着铁路货运进入“一键通联”时代。这种模式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推动物流业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中心”。当铁路能够提供从工厂到港口、从内陆到海外的全程解决方案时,其角色已从运输通道升级为产业协作的纽带,这正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

  从技术突破到结构升级,再到模式创新,铁路货运的“三重变革”勾勒出中国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这些变革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通过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推手。这既是交通强国的必然选择,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落子。

  国内集装箱市场趋好

  近日,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在上海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上做出上述表示,“美国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不断加码,加剧了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

  春节过后,我国主要集装箱港口外贸集装箱出口量恢复速度滞后于往年;同时,红海危机解除时间尚不确定,一旦红海航线恢复,航运市场将产生过剩空箱,进一步降低新箱采购需求;美国已完成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等领域发起的301调查,将就采取的限制措施征求公众意见。

  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到2027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将达到15%左右。而红海危机加速了当前集装箱供应链的紧张,推动了集装箱供应链的需求增长,航运公司和租箱公司为应对地缘政治影响及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备箱意愿增强,多重因素叠加带动了当前集装箱市场需求。

  据集装箱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装箱总产量约为810万TEU,同比增长268.2%,再创历史新高,中国集装箱继续保持全球96%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当前,我国集装箱市场格局保持稳定。中集集团、上海寰宇、新华昌集团、胜狮货柜和富华集团等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占据我国集装箱市场约95%的份额,其中中集集团、上海寰宇和新华昌集团市场份额分别约为47%、21%和16%。

  集装箱产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集装箱产能分别占总产能的44.6%、36.9%和18.5%。集装箱协会称,集装箱大厂沿大型港口布局,有利于集装箱出口,同时为沿海港口提供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箱源。

  同样受红海危机影响,集装箱租赁市场需求旺盛,2024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出租率都达到了98%以上。同时租赁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前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约占市场份额82%。

  “虽然2024年中国集装箱出口量创历史新高,但出口额增幅低于出口量增幅,集装箱单价较上年有所下滑。”李牧原称,在区域及客户结构变化上,北美地区集装箱市场占比提升。2024年中国集装箱出口量前5位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美国、瑞士、德国和新加坡。集装箱全球出口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其中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分布占比47.5%、27.6%和23.0%。(来源:中国网、中国经营报)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