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物流技术装备走出国门——欧洲篇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4-02-02 18:01 | 作者:物流絮语

  2.png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加快走向海外市场,以获得更大发展,但在现阶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物流技术装备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欧洲,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那么,我国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就不能开拓欧洲市场吗?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当前,我们可与欧洲相关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不仅是以价格优势取得市场;未来,则是要加大发展力度,如新能源汽车那样,在欧洲占据半壁河山。

  一、认识优势,不妄自菲薄

  中国与欧洲的物流技术装备有差距吗?回答是,有差距,但不悲观。

  欧洲,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中西欧,很多物流装备企业具有数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历史,但“老”并不代表好,切不可迷信这些老牌企业,要敢于挑战,老并不代表好,诺基亚手机制造商就是例子。

欧洲物流展.jpg

  我们要看到,这些老牌企业,有的老树新芽,跟上了创新的步伐,有的则江河日下。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客户需求是千变万化的,目前具有一定实力,且在部分领域领先的我国物流装备企业,完全可以直面欧洲企业的挑战,正如我国新能源汽车那样,在其发源地,展开性价比的对决。

  经过数十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我国物流装备水平总体上已经不弱于其他国家,甚至说可以排在世界前列,因此,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将业务拓展到包括欧洲的海外市场。

  我国物流装备有它独特的地方,尤其在电商快递方面更能体现中国的优势。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物流装备价格相对欧洲主要市场仍然有优势,而更大的优势在沟通、理解、服务、实时性响应等方面。

  我国物流装备技术研发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绝大多数国内的物流装备企业都是进入21世纪后才成立的,比国外企业晚了几十年,走的是一条学习国外技术、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研发的发展路径。

  欧洲许多物流品牌企业在中国建立合资工厂,对他们来说是开启了本土化的步伐,而对我国来说,则是学习的机会。我国物流技术装备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道路,2023年,行业存续及在业的企业共有1867家,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物流装备行业的腾飞,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努力和拼搏。国内巨大的市场,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的超前发展,是一个其他国家物流装备企业难以拥有的商业契机。

  随着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中国具有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商市场,使我国装备企业在全球仓储物流技术变革过程中抓住了机遇,促使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的成熟。随着智能物流技术从电商领域快速进入制造业,在很多行业落地应用,从仓库扩展到产线与线边物流,物流装备经历了各种复杂场景的反复打磨后,具有相当强的技术优势。

  中国移动机器人技术产品快速迭代升级,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超越了欧美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AGV/AMR品牌进入全球市场,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相关数据显示,码垛机器人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码垛市场占有率超过90%。

  据测算,国内每年十多万亿的物流产业,加上企业内部物流,具有数千亿的金额,为我国物流装备爆发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试验基地。目前正在从电商时代向工业化系统迈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医药,化工,甚至煤炭,石油等众多行业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是欧洲国家装备发展没有的优势。

  我国物流装备发展迅速,替代作用明显,欧美和日本的集成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国内集成商在大型项目中的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在一些新的领域,很多问题是欧美日没有遇到的,对他们来说,没有现成的答案,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超越的机会。

  对于物流装备企业来说,除了市场竞争、还面临交付周期越来越短的压力。据说,过去交付周期是以月为单位,现在已经调整为“周”,而这正是我国企业的强项,因为我国有完善快捷的供应链与令人生畏的勤奋的工程师和工人队伍。比亚迪之所以取得欧洲最大出租车公司的的订单,就是因为能按时交付。

  随着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愈发多变,在对物流装备行业的创新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的同时,也将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在5G上已处于领先地位,计算机,物联网的基础也不弱。

  我国不仅在传统制造业方面拥有优势,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新能源汽车到高速铁路,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近两年,我国高端专利申请总量已经世界第一;世界著名期刊优秀论文总量以及论文引用总量均达到世界第一;电动汽车、光伏、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大飞机、芯片生产、飞机发动机、航天科技均不断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完善的产业链决定了物流仓储场景的复杂多样,为物流装备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国内的标杆项目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全球市场竞争力。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成熟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成熟度为我国物流技术装备的出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的韧性、创新能力以及对全球市场需求的敏感度,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国物流装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过去中国产品可能被视为“廉价制造”的代名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被国际消费者认可和接受。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都为我国物流装备进入欧洲创造了机会。

  物流装备行业的国际化,离不开资本的持扶,且不说政策上的金融扶持,就是资本市场上,智慧物流企业的融资虽有波折,总体上是增长的,不少物流装备企业通过了IPO。

欧洲物流展.jpg

  在政策支持、需求拉动、资本助力、技术迭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物流装备行业快速发展,产品体系逐渐完善,具备到欧洲一展风采的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市场推广等手段,一些中国企业成功地打造了自己在欧洲的国际品牌形象。

  我国智能装备技术水平已逐渐靠近海外巨头,且成本端仍有较大优势。数据显示,近年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2位,技术积淀雄厚的本土品牌,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实现爆发式增长。

  二、了解不足,需迎头追赶

  我国物流装备行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能够和国际巨头媲美的企业还很少,在通讯行业,华为科技、中兴通讯等企业,和思科、苹果、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巨头相比完全不落下风,但在物流装备行业,还没有这样的行业巨人。

444.png

  和欧洲本地物流装备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技术创新和品质方面仍存在差距。

  国内物流装备行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机减速器,PLC及控制元器件,自动识别装置,芯片等还有差距,设备的成熟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还需加强,装备投入市场的时间还太短,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验和实际应用的检验。欧洲特殊细分行业,比如重载物流技术装备,发展早于中国几十年,很多技术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还有,我国物流装备行业品牌效应不足,没有规模化生产,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团队,产品标准基本还是跟国际巨头亦步亦趋,创新能力不够,市场能力,沟通能力不够国际化。

  了解了这些不足之处,怎么办呢?当然需要改进,我国物流装备企业走向欧洲最紧迫的举措都有哪些呢?

  首先要加强对欧洲的了解。欧洲物流展会是一个了解欧洲乃至全球市场动态,技术和应用信息的平台,欧洲物流展会国际化程度高,参展的厂商多,代表的国家与地区多,创新性高,展示最新最前沿的物流技术、产品、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

  因此,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物流装备业,应积极参展,除了推广公司的产品服务或者方案,还是学习世界最新的创新技术和应用,了解同行的技术和业务动态,感知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的机会。

  欧洲物流展会,也是我国物流装备企业与欧洲各行业建立联系的社交平台,届时,来自于欧洲诸多应用行业的采购、生产、仓储及配送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可能与会,成为我国企业建立欧洲应用行业人脉圈的机会。

  欣慰的是我国不少物流装备企业对国外,特别是欧洲物流展会相当重视,积极参展,许多重要展会上都有中国军团的身影。4月25—27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LogiMAT 2023,作为全球领先的内部物流解决方案展览会,数十家中国企业踊跃参展。

  目前我国处于人口红利后半段,物流装备企业需抓紧完成企业转型,技术升级,设计升级,模式升级,创新升级,对接包括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应用。

  这里的创新,包括技术,应用,商业模式等,创新需要积累,物流技术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技术,解决问题需要从物流过程入手。

  这里还有一个标准化的问题,完成技术创新和转型,让产品和方案从设计、质量、生产流程均符合全球化的标准和应用,特别是欧洲的要求。相对欧洲,我国标准化程度不强,联盟化努力不够。

  通过联盟推进标准化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欧洲的EPAL(European Pallet Association EV),就将其标准推广到所有欧洲的托盘生产厂家;SAP也几乎形成了软件方案的联盟,这样才有利于做大做强整个产业,才有利于使整个行业标准化、集约化。

  物流装备,面对的是各行各业,本质上来说是非标产品,如何让标准化元部件与非标产品的完美结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行业协会及各分会,应负起标准化的责任,然而中国标准的创新推广与外国标准的套用,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物流专家对此没有统一的答案。

  物流行业协会及分会,不仅是推广标准化,整合资源,还有鼓励,促进,服务物流装备行业创新的责任,要加强欧洲实行的技术标准包括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甚至技术文化的理解深度与研究深度。

  了解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标准机构的合作,推动国际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产品进入欧洲市场,需要获得当地的检测与认证。如CE认证就是进入欧盟及欧洲贸易自由区国家市场的通行证,拿到CE认证表示产品已经达到了欧盟指令规定的安全要求。2018年新松移动机器人整系统通过CE认证;2023年4月,旷视四向穿梭车、提升机及配套电池,获颁中国地区首张四向穿梭车系统CE全指令认证证书。

  我国物流装备对欧洲的出口,可从元器件,零部件着手,然而过渡到集成系统,前者需要与欧洲主流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后者需要有强大的实力。

  不同地区的系统集成商要求不同,加之物流是服务行业,物流装备服务于各个行业,各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进一步提高了需求的复杂性,因此,需要持续地与不同背景的系统集成商沟通交流,以期找到最佳的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与终端用户和集成商进行深度沟通,充分了解需求和挑战所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自身强劲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来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确保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满足客户需求且是高品质的。

  在客户越来越专业的环境下,物流装备企业必须要具备更专业的能力,来判断和解读客户更真实的需求意图。客户的需求表达很重要,但是如何高效调用企业资源满足客户需求同样重要,企业的产品价值观是为客户解决需求的,而不只是单纯为了销售产品。

  再说品牌,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知是低端化,信任度不高,当然有我们设备质量、性能、耐用性与国外第一、二梯队还有一定差距,更重要的是欧美对我们产品高度歧视与排斥,这与他们对中国的妖魔化有关,这些观念不是靠一代人能够扭转的,但需要今天就开始扭转。

  在这一轮物流智能化技术换挡期,我国物流装备企业有机会实现超车,要转变思路,从拼成本优势逐渐进入技术制胜的新发展阶段,打磨技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实现产品标准化、模块化,加强产品研发创新。

  中国物流装备走向国际舞台,供电、通讯、定位和控制等物流设备核心配套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明显,也需要创新与发展。

  我们常说人才的重要性,出海,更需要人才,不仅是技术人才,更需要对欧洲了解的营销管理人才。需要建立国际化的团队,聘用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给予充分的授权和信任。

  很多企业已经在欧洲注册了分公司,并聘用了欧洲本地团队,国际化人才处于短缺的状态,企业要重视并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国际化人才体系。

640 (2).jpg

  进入欧洲,还需要与当地有经验的中介机构合作,特别是与法律顾问、会计事务所、政府事务代理、报关公司合作是相当有必要的,以免由于缺乏经验、方案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项目运行受阻甚至最终无法进行。

  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应正视差距,也不惧参与市场竞争,要加大国际化进程的力度,直面与国际物流装备行业巨头的竞争,了解国际物流装备的细分龙头,对我们装备企业找差距,做标杆十分重要。

  三、掌握未来,应考虑下列问题

  欧洲,是物流装备发达的地区之一,如果我国物流装备能在欧洲占有一席之地,就意味着我国物流装备已步入全球先进装备第一梯队。

上海欧洲设备.jpg

  如何更好地布局欧洲,应对市场竞争,这是每个企业的智慧所在,但有些是共性的话题,比如当前形势,比如下列问题:

  当下,企业要重新思考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下的战略和战术。物流装备出口,不能不注意地缘政治形势超预期演变,目前俄乌战争胶着,推动欧洲资本外流,世界经济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割裂,欧洲经济衰退,全球贸易下降,供应链产业链受美国影响。

  欧洲不是一个整体,有发达地区,也有相对不发达地区,政治倾向也不一样,对物流装备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提起欧洲,不能不说到俄罗斯,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但经济的重心在西部,在欧洲,2023年我国出口,欧美份额显著下滑,中俄贸易大幅跃升,对俄罗斯出口的爆发性增长,固然有全球整体需求疲软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欧美国家对我国开始逐步实施的“产业外迁”和“贸易脱钩”。

  当然,欧美对我国的态度有差异,美国对我国进口替代逐步侵蚀我国出口市场,高科技、机电产品尤其受冲击。欧洲是否紧随其后,目前还不确定,尚未出现明显的“去中国化”趋势。并且欧洲是由众多国家组成,各自的态度也不同。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欧美国家开始推行供应链多样化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减少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度依赖,一些企业也在考虑将供应链部分回归本土或转移到更接近最终市场的地区,以缩短供应链,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装备进入欧洲,面临着形势上的不利地位,但各国情况有千差万别,特别是俄罗斯这一新兴市场,其与国内业态基本类似,需要我们关注。欧盟坚定推进“去俄化”进程,对我国物流装备产业也提供了机会。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升,高利率环境持续压制需求,使得欧盟产需两端共同走弱,使我国物流装备出口欧洲遇到了寒流,但我国产品对欧洲的渗透率,及欧盟自我国进口对应产品的金额增速都处于增长中,彰显了未来的成长性。

  制造业中高端还是我们的短板,这些领域利润高,市场机会是一片蓝海,我国政府和企业开始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发力中高端制造业,也因此动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饭碗,带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与打压,要有思想准备。

  进入欧洲,要求企业具备极强的综合竞争力,物流装备企业自身的定位仅是产品供应商,那么就无法与客户形成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很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需要融入客户的设计、实施过程中,承担满足新应用场景需求的角色,帮助客户优化规划方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价值。

  在我国物流市场,“降本”一直是客户关注的重点之一,这也导致了不少物流装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以“价格”优先的竞争策略,而欧洲,特别是中西欧,更看重产品品质,这就谈到采购成本与应用成本的辩证问题。

  无论是对于集成商还是设备供应商,终端用户项目的稳定运营是两者共同的关注点,而如何帮助用户进一步平衡“采购成本”与“使用成本”,也是集成商和设备供应商的重点思考课题。

  “坚持产品品质”就是重视使用成本,产品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可以节省维护成本,延长更换周期,从另一个角度帮终端用户节省了运营成本,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我国物流装备的发展,要推动现代物流装备产业集聚成链发展,通过加强地区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物流装备的合作和项目建设。

  为了加快国际市场的布局,我国一些物流装备企业通过并购或合作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国际市场的资源和渠道,提升竞争力。比如汽车厂商吉利并购沃尔沃,盘活了欧洲汽车市场。

  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中国制造”上升为“全球制造”,形成对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起规划。诺力股份通过收购法国SA-VOYE完成了海外业务的扩张,业务拓展到全世界,下游客户包括10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如雷诺、爱马仕、宝洁等知名品牌。

  欧洲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我国物流装备企业越来越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少企业将环保技术和绿色解决方案融入产品和服务中。

  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是其中一个必然结果,物流装备企业将国际化作为公司打开市场增量空间的重要战略举措,从被动出口到主动出海,从产品贴牌生产的“借船出海”到打出自主品牌的“造船出海”,从销售产品到设立工厂,中国物流装备企业海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3.jpg

  物流装备行业产业链较长,几乎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独家提供物流系统项目中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部产品,提供从系统规划设计到设备制造安装的一站式服务,所以与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抱团出海,是绝大多数物流装备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必然选择。

  总之,物流装备企业今后的任务是通过制造—智造—创造,探索从中国工厂到世界品牌的最优解。

  结语:企业经营的关键之一,就是不断地应对和解决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国内如此,欧洲也是如此,从发展路径看,国内龙头有望复制海外巨头的扩张路径,从优势的设备环节开始,逐步拓宽自身的业务环节,成为全球物流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