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它只销售图书这一种商品,如今的它已进化为“货运之王”。
1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发布独家新闻称,亚马逊内部文件显示,截至今年感恩节前,亚马逊已在美国投递了超过48亿个包裹,并预测,到今年年底,亚马逊将投递约59亿件包裹,超越UPS此前预期的近53亿件,成为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
此前,由Transport Topics杂志与SJ咨询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年全球货运企业50强榜单,榜首位置也被亚马逊占据。
这让人们不禁好奇,亚马逊作为一个电商平台,经历了怎样的关键节点才达到了如今的物流成就?
01
三个契机
助力亚马逊成为“货运之王”
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是“飞轮效应”。
起初,物流并未参与进“飞轮”的运行链条,但为了平衡用户履约体验与成本投入,物流逐渐参与进飞轮中,并发挥了明显的推动效应。
传闻,该模型的草图最早是被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一张餐巾纸上勾勒成型的。
亚马逊“增长飞轮”的具体逻辑是:通过降低成本结构,来降低商品的价格,从而提高买家的购物体验,吸引更多的买家和流量。而更多的买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卖家,让商品品类变得更加丰富,卖家体验也会更好,以此循环,平台流量也会更大。
以图书品类成长起来的亚马逊商城,起初为了实现商品种类的丰富和规模的扩大,很多年内都采用了“低价”的方法,吸引商家和消费者的进入。同时被吸引而来的,还有大量物流能力参差不齐的外包服务商。
良莠不齐的服务质量,很快给亚马逊平台招致来大量的客户投诉。这让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亚马逊无法容忍,决心寻找一条既能保证服务品质,又能扩大企业规模的中间路。
于是,肩负着重启“飞轮”使命的“Prime会员服务+FBA物流服务”诞生了。
1)2005-2007年,“Prime+FBA”
2005年,亚马逊推出了Prime会员服务,为会员提供“两日达”免运费快递服务等权益;2007年引入了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亚马逊物流服务),将自有物流履约能力赋能第三方卖家,推动了Prime 商品种类进一步丰富。
Prime会员服务的推出,初步增加了用户与亚马逊的粘性。FBA的良好物流体验感,又驱动了更多的人选择Prime会员,二者的相辅相成,使得亚马逊平台的流量快速增加,这样的规模效应又推动了亚马逊拓展自建物流体系的进程。
2)2014年,亚马逊正式自建物流体系
“飞轮”的稳定运转推进着亚马逊的发展,其自建物流的脚步也缓慢前进。
截至2013年,亚马逊共有40座配送中心。出于成本的考量,这些配送中心大部分都建于偏远地区,当时的运输和配送也主要依赖UPS、FedEx等三方物流供应商。
与物流企业的多年合作里,免不了需求摩擦,但2013年的那个圣诞节,可谓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让亚马逊意识到拥有自营物流网络的重要性。
当时,恶劣天气和网上购物热度急剧上升带来的双重压力下,UPS的物流网络陷入瘫痪,直接影响了亚马逊数十万个包裹的配送。亚马逊也因此走上了自建物流之路。
3)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亚马逊物流布局历史性扩张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0年,美国电商渗透率从疫情前的11.3%增长至14%,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32%。疫情带来的居家隔离,推动了美国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
当时的亚马逊把握市场机遇,为了提升物流履约能力,不仅将全球雇佣员工数从50万增长至130万人,还将物流设施扩大了一倍。
亚马逊投资者关系总监戴夫·菲尔德斯在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0年,亚马逊的物流足迹增长了约50%,这一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亚马逊美国地区的物流设施和占地面积在2020年实现急速增长;图源:Freight Waves
根据美国PitneyBowes的数据,2020年亚马逊的包裹处理数量达到42亿件,首次超过FedEx,位居全球第三。这一年,USPS、UPS、亚马逊及FedEx四家公司合计包裹处理量占据了美国市场99%的份额,其中亚马逊占比21%,与第二名的UPS只有3%的微小差距。
此后,亚马逊在物流领域迅猛发展,于2022年在美国家庭运送包裹数量上超过了UPS。
02
三大能力板块
共助亚马逊成为“货运之王”
以电商平台发家,从完全依赖第三方运输,到自建物流体系逐步收回掌控权,又到如今可以承担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角色,亚马逊物流帝国的背后有三大忠实护卫:覆盖全球的仓储网络、“四位一体”的运力资源、规模化应用的物流技术。
1)覆盖全球的仓储网络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亚马逊在全球拥有超过185个配送中心,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捷克共和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波兰、斯洛伐克、西班牙11个国家。
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设施布局下,亚马逊形成了一张高效的服务网络。为了保证高效的寄递服务,亚马逊将所有的配送中心都布局于人口聚集的大都市或交通枢纽附近;即使是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也会就近设立规模较小的服务网点。
▲来源:亚马逊官网
2)履约硬件:飞机、货车、轮船、集装箱
航空运力方面,亚马逊于2015年推出了自己的航空货运网络——Prime Air服务。Prime Air在建成的前五年里仅服务于亚马逊自家业务,自2021年开始,开始对外提供三方服务。
德保罗大学查迪克城市发展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亚马逊航空运力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亚马逊航空机队共有110架货机。而我国物流企业中,全货机数量最多的顺丰航空也仅有85架。
亚马逊的陆运主要发生在封闭区域或时效充足的运输场景。目前,亚马逊在全球拥有约 10 万辆汽油动力送货车,超过279000名送货司机,每天投递2000万个包裹。
自去年与电动车运营商 Rivian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截至今年10月,亚马逊已拥有 10000 辆电动送货车,是美国当前最大的电动送货车队。此外,亚马逊计划到 2030 年将电动货车数量提升至10万辆。
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对复杂物流环节的掌控力,避免交付效率受到外部运力资源调配不足等问题的影响,亚马逊还深入航运领域,制造集装箱、租用私人货船。
3)先进的物流科技提升运营效率
除了拥有遍布全球的仓储、配送网络以及充足的运力资源之外,亚马逊还非常善于应用物流科技提升运营效率。
2012年,亚马逊收购了初创公司Kiva Systems及其货架机器人。智慧物流科技的助力下,亚马逊重新设计了物流中心和分销网络,加快了交付速度。
今年10月,亚马逊在西雅图郊区的一个配送中心,率先引入了Digit人形机器人,协助员工进行仓库中的搬运工作。
如今,亚马逊的全球300多个履行中心已经运营了75万台移动机器人,75%的商品都由机器人处理。
根据Ark Invest的统计,亚马逊的机器人数量正在以每天1000个的速度急剧增加,当前的机器人数量大约是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到2030年,亚马逊的所有员工中,将会有超过半数的机器人。
03亚马逊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或将与中国本土物流企业深入合作?
此前,亚马逊电商因为未与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结合,仍用对待美国消费者的方式对待中国买家而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遗憾败退。但其实它从未离开过中国。
随着TEMU、SHEIN、TikTok这类新兴电商玩家的出现,“全托管”浪潮席卷了电商零售界。他们凭借全产业链优势,用低价向亚马逊发起挑战。
亚马逊感觉自己的电商地位受到威胁,决心向建设全托管供应链方向发力,并看中了中国巨大的电商市场规模以及本地产业链优势,吸取了之前的失败经验,再次加码中国市场。
去年12月的“2022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开店就曾发布过2023年中国业务战略重点,包括做宽供应链解决方案、做深新选品全过程解决方案、做轻品牌全球化出海路径、做厚本地化服务。
商家跨境服务方面,亚马逊于今年6月13日正式向中国卖家推出了全球首个集成第三方的跨境头程物流解决方案Amazon SEND;同时,为了提高跨境物流追踪透明度,亚马逊还于8月25日推出了ShipTrack的货件编码追踪功能,为卖家头程物流提供了新选择。
为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亚马逊还在提升用户体验感方面大力投入。
11月10日,亚马逊海外购宣布其首个前置保税仓正式落地宁波跨境综试区,全面支持今年“黑五”全球购物季的跨境物流配送。
宁波前置仓是亚马逊的全球第一个本地化海外购商店。跨境物流已全面恢复的当下,将产品批量存放于前置保税仓的物流方式,将比海外直邮到客户手里平均节省10天左右的时间,甚至最快2天内即可送达消费者。
据央视财经报道,亚马逊全球副总裁萨米尔·库马尔表示,中国在供应链系统有着强大的优势,尤其在仓库运营方面经验丰富。启用宁波前置保税仓后,亚马逊将会与中国本地的供应链深度融合,与更多中国国内的物流公司展开合作。
随着亚马逊与中国本地供应链的持续融合,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的场景会逐渐增多。如此一来,会不会有更多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与亚马逊达成深度合作?我国的跨境业态会受到亚马逊的影响发生变化吗?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