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2025-04-02 20:14

  汽车是上海四大万亿产业集群之一,汽车产量的增加不再是上海的追求,从制造业逐渐转向更高技术含量、更数字化,开始追逐更显科技成色的指标和成果,例如: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全产业生态——单车智能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为关键支撑,技术路线的高级别自动驾驶。

  可以这样说,西方车企,包括日韩车企面临的问题是在汽车技术革命到来之时转型太慢,创新不足,他们真正的危机是在步入电动智能化终端之后整个产业理念危机——有硬件无智能。而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认为,汽车不是汽车,而移动智动工具,以硬件为基础的造车逻辑已行不通。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最大的优势不是规模,而是速度,新车型的开发时间在三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是外国公司所需时间的一半;软件更新速度转瞬即逝,日本、美国或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尚未找到如何跟上中国汽车制造商创新速度的方法,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战略轻松实现了技术突破。

  智能化方面,首推的是华为,中国实力最强的国企上汽,也联合华为,推出了尚界,尚界,将由华为主导,进入鸿蒙智行的经销体系,引入华为智驾。

  海外市场,华为正把鸿蒙智行模式复制到俄罗斯、中东,当地车企排队求合作,技术输出比卖车更好——当全球车企都在用中国智能标准,德日美巨头都将成为过去式。

  对于华为来说,按流出的鸿蒙智行战略路线图显示,其终极目标是搭建汽车界的"安卓联盟"——用HarmonyOS车机+ADS智驾+DriveONE电驱组成技术铁三角,把车企变成硬件代工厂。

  汽车智能电动技术战略,并非单点突破,而是一场系统性革新,智能驾驶领域“重感知”路线的商业化验证、混动技术从“追赶”到“定义标准”的跃迁、全固态电池对液态电池时代的颠覆,这三股技术洪流的交汇,目的是将中国汽车工业推向全球技术竞赛的制高点。

  新能源车的崛起,其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大约只有传统汽车的20%左右,改变了汽车行业的运行基础和竞争格局,并催化了汽车行业历史上最大的结构转型与供应链的巨大变革。

  我国在这一变革中占有先机,主导着电动汽车原材料和核心组件(电池、芯片)的生产。我国来自电池和芯片领域的新公司日渐强势,在利润回报和商业前景上超越了更多传统零部件供应商。

  由于我国的创新实践,举起关税的美国政界普遍承认中国在新能源车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革命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弯路超车,突飞猛进,成为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变化的先行者。

640 (12).jpg

  从技术角度看,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有望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智能驾驶功能成为竞争焦点,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将使车辆的控制和通信更加高效,这些都要求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而我国在这三大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如此情形下,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从高度分散迅速走向集聚,最终进入相对垄断阶段,并从中国成功走向全球。

  科技的创新正将我国汽车行业从产品制造商推向生态主导者。近日,小鹏汽车公司更名,正式宣布将小鹏汽车升级为“小鹏AI汽车公司”背后是不仅仅局限于电动车制造,将扩展到智能交通、车联网等领域。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维度,已从单一产品较量升维至技术标准、生态联盟与全球规则话语权的全面争夺。

  结语:世界正在发生变化,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暴风骤雨,日本汽车开始抱团,德国汽车则进行收缩,而我国汽车产业将面新的决战——对外的碾压,对内的淘汰赛。虽然国际形势难言乐观,布局海外并不顺利,但中国汽车蓬勃之势已不可阻挡,几代人的汽车强国梦想,或在近几实现。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