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2025-04-02 20:14

  特朗普的商人性格,务实作风,是谈判的有利条件,特朗普已放出风,如果中国同意将美国抖音卖给美国,则在关税上可给予豁免,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也证明了特朗普具有交易性,很多政策总是摇摆不定,可能也有想测试中方反应的想法。

  虽然,目前美国加征关税发展的路径、规模和程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本质是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的博弈,短期扰动市场,长期倒逼产业链重构。此举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北美地区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首当其冲。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剧烈震荡,加拿大宣布设立20亿加元的“战略应对基金”,用于提升本土供应链竞争力。美国眼下仍较为依赖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汽车制造商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他们的供应链。因此不会立即对所有相关商品加征关税,比如我国天然石墨、永磁体等。

  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制,形成区域化供应链,削弱全球化效率,未来或使各国加码本土技术壁垒,导致汽车研发和认证体系割裂,抬高全球车企合规成本。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全球化的,链条和利益错综复杂,美国加征关税将使汽车全球产业链出现很大程度上的重组,这对我国来说,也是个机会,加快供应链本土化和数字化进程,从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作起,打造国际高端汽车品牌的方法论,主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共同塑造更有韧性的汽车产销供应链体系。

  我国汽车企业也要向时而动,比如,因俄乌战争,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开始更加积极“向东看”,与中国、印度等国家进一步扩大和拓展经贸合作,汽车工业借此机会,在中俄之间贸易额增长幅度很大。

  目前,在美国斡旋下,俄乌战争停战进入倒计时,战争过后需要重建和休养生息,也是汽车需求的增长点,我国车企要敏锐抓住俄罗斯市场重构带来的红利和窗口期。

  中国车企要开拓海外市场,消除关税阻碍,海外本土化建厂可能是一条可行路径,但是,需要提醒企业的是,海外建厂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技术秘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已经在东欧设立工厂,直接为欧洲大陆提供服务,并凭借价格优势和先进技术对欧洲传统车企构成威胁。

  中国企业不断升级出海模式,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再到如今的产业链出海,全产业链布局。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带动上下游企业(如电池、材料、充电桩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通过这一协同布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既完善了海外汽车产业链的支撑,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能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这次关税风暴中,特朗普强调,如果在美国制造汽车,则无需缴纳关税。其目的是通过提高关税,倒逼美国车企把设在墨西哥、加拿大、韩国等地的生产线迁回国内,同时,借助关税手段和美国消费市场,设法使日系、韩系、欧系车企在美国本土投资设厂。

  这招似乎有效,目前,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生产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数量;韩国现代宣布,近几年计划在美国投资210亿美元建设汽车工厂,超出了过去30多年在美投资的总和;而大众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奥迪表示,今年将决定是否在北美进行本地化生产。

  特朗普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本土建厂也持开放态度,他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愿意邀请中国车企赴美建厂。美国想要在电动化方面扶持自己的产业链,他们在产业链上存在短板,需要中国汽车工业的经验。宁德时代曾考虑在美国建设电池工厂,而福耀集团在美的工厂已投产多年。

  为了出海,中国车企需要更多元化布局,或在特朗普任期内在美国建设工厂,但后期仍将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事实上,墨西哥所在的南美地区一直是中国车企希望布局的市场之一,我国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个别企业有规避关税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布局拉美市场,并且,墨西哥自身也是个销量规模超过一百万辆的成熟汽车市场。

关税.jpg

  总之,中国汽车企业的决战,可分为国内,国外两个战场。国内战场则分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决战,及国内自主品牌之间的竞战两个方面,而在国外的决战,就是自主品牌的出海。

  在国内,中国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决战,以显露胜利的曙光,在中国汽车市场,法国和韩国汽车品牌已经出局,我们注意大街上,还有几辆现代轿车呢?美国品牌,除了特斯拉,也几乎败北,竞争力最强的德国汽车品牌和日本汽车品牌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销售量,二是销售价格,这两者都对合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用实际行动展现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并逐步推动全球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

  总之,在美国汽车关税风暴之下,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会有新一轮的大洗牌,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闪转腾挪。

  在较为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国车企要做好并稳固国内市场,在欧洲市场逐步渗透发展电动车,同时在东南亚等其他海外市场进行本地化布局,建立海外根据地,形成产业链韧性来抵御风险。

  三、技术创新才是根本

  对于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而言,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集中到技术竞争上,对此,中国车企要走好“出海”之路,首先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加大自身技术优势的积累,如果能在技术领域让其它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国外关税阻力。

  归根结底,汽车市场上的胜负,取决于技术储备,资金和体系力的实力。技术的创新突破,决定企业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是未来的方向,必须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产品的价格。

  我国汽车工业通过不断创新来持续提升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性能特点,无论世界风云如何,美国的政治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会坚持这一目标。

  汽车技术创新也贯穿在中国城市竞争中,现在不仅是争谁是“中国汽车第一城”,更争谁的技术更先进。北京想造的是高端车,强调汽车工业用好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等发展优势,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期间,北汽、小米、理想等重点整车项目陆续在京投产,其中小米凭借亮眼的销量,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一匹黑马。北京希望推出更多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