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的理论、方法与总体技术路线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05-12-06 16:31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息化主流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有两种:即以功能和流程建模为核心的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业架钩)与以数据建模为核心的IRP(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信息资源规划)。
我们采用将国际上先进的IRP自低向上数据建模与EA自顶向下业务建模并行、结合的物流信息化理论、方法与技术路线。
通过调查研究与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实现目标,实现战略信息规划(IS规划、IT规划);用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实现数据建模;用企业和业务建模方法,实现业务流程分析与重组——业务建模和组织机构再造与建模——企业模型以及子系统设计及其功能建模;用.NET三层系统技术架构设计,实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开发模式支持;最后选择适当的开发环境(平台)实现软件编程。
遵循以上总体开发技术路线,本系统按照第四代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实现了组织、功能、数据的统一。
我们用IRP解决系统战略信息资源规划问题,不管组织职能和业务流程如何变化,保证数据(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独立性、唯一性、无冗余性问题。通过统一标准化编码,构建主题数据库(信息系统数据元素元库)形成行业基本信息集(系统开发信息标准),彻底消除了传统方法由于分散开发形成的“信息孤岛”,避免了大型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程序模块相互调用造成的“接口灾难”,使信息系统从需求分析开始有稳固的数据基础和统一的标准。
我们用EA解决一类企业的业务流程建模、组织架构建模、职能域、功能模型,使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和实现有用户、业界及软件公司公认的、统一的、可遵循的逻辑模式和体系框架。
IRP不仅使用户管理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两类人员的交流消除了“语言间隙”,而且还保证了不管系统功能怎样不断扩展,组织职能和业务流程怎样变化,系统都有稳定的数据结构;EA则不仅保证了信息系统流程的清晰性,组织的合理性,内部功能逻辑的科学、一致性,而且使得信息系统与管理执行完全匹配。这样的技术路线,不但真正做到了用户需求与软件开发的无缝连接,甚至达到了搭接(或插接)的境界。最终,彻底保证了开发出的软件是企业用户和行业所需要的信息系统。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