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的跨栏跳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06-02-22 15:02

 


    Wal-Mart不是惟一将会采用RFID技术的客户,这一观点已经是更多有先见人士的共识。

    美国国防部、Wal-Mart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的零售商的顶级供应商在2005年1月大限前完成对所有货盘和包装箱加贴RFID标签的紧张气氛还在弥漫,尽管这一时间确实代表了一个里程碑,但这一技术距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准的发展
   
    张成海博士:标准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驱动力,一是RFID技术由封闭系统向整个供应链开放系统的应用,形成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现有的整个国际通用的物品条码技术向整个供应链应用的一个延伸。RFID的技术要得到开放应用,必须形成一个新的标准,原有的编码系统也要形成更快更好的解决方案,EPC技术恰恰是位于二者的交汇点上。至于它的标准化,因为EPC和RFID技术是密切相关的,采用了RFID技术860到960超高频率的频段部分,它的标准应该是和RFID技术联系在一起的。

    ISO18000的标准解决的是空中的通信标准,它规定的不是一个频段,而是一系列频段的通信接口。ISO18000是最基础的一个标准,EPC采用了ISO18000-6的标准,或者说采用了这里的通信接口,EPC的标准也向ISO提交了,是否把EPC的标准纳入到ISO18000,或者把ISO18000转化为EPC的标准,还在讨论之中。目前,EPC第二代标准已经出台,随着标准的演化,其带来的影响也将更广泛。(张成海博士: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

    正确理解RFID技术 挖掘潜在益处

    奚君武先生:不管是在制造业还是在物流管理过程中,标签的识读率的高低决定了是否投入使用RFID。条码的错误率是在百万分之一内,RFID要想得到大范围的应用,错误率应当更低。所以我们在某一机场项目的要求是达到99.99%正确率,然而无论是标签的原因,还是接线、设备识读、环境干扰的原因,识读率肯定达不到100%。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去年测试时识读率90%,现在有的已经达到95%。不同的环境场合识读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前一段时间在美国给美国移民局做了一个实验,在VISAH上面带有RFID的标识,在行进过程中VISA的标签读取率达到了100%,当然这是一个特定的环境,不像海量识读大批货物那样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

    技术上的因素在不断削减,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即便理论和技术都没有问题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否达到100%识读率也是一个未知数,我们需要一些其他的应用手段来辅助。现在有很多系统集成商开发一些软件来试图弥补因为识读率造成的不足,这部分是可以起到相对的弥补作用的。尽管识读率曾经是制约整个RFID发展的瓶颈,但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它已经不足以阻止RFID向前发展了。

    目前市场还在孕育阶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使用数量上不去。当一个企业需要与海量生产相配套的技术时,就意味着RF技术可以让厂家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这样才真正具有生存空间。

    王吉如先生:目前,从成本上来看,一个标签5美分的价格是不现实的;从技术上讲,当一堆标签放在一起时,读取处理是有问题的;以频宽而言,不同国家地区的无线电条例不同,尽管标签不受影响,但识读设备却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RF技术对比条码技术,是自动的,无人工干预的,它出错率低,即使错误也可以更改,其所带来的好处将给应用者带来更大的收益。符合EPC第二代标准的产品将在2005年中期生产出,它是可读可写的。现在的RF技术比较多的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将来在物流行业、交通、产品包装后的工序中会有更大的舞台。(奚君武先生:美国讯宝科技公司大中华区渠道及市场拓展总监)

    RFID存在一些保密性的争议。然而数据安全性问题有一点被过度放大了。硬件供应商可以为RFID芯片提供“失效”的功能,可以破坏记录的信息。在RFID网络内部,数据传送的方式与其他设备(如RF或语音终端)采集数据的方式相似。RFID数据可以通过有安全保障的公司内部网络或互联网传送。(王吉如先生:Intermec亚洲区RFID业务开发经理)

    供应链合作的新时代

    SSA Global高级技术咨询顾问Kaushal Vyas先生:EPC最初主要是以北美为中心的,在EPC所发布的提议中,频率、硬件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地区都存在冲突。SSA Global与其他厂家一样正期待着第二代标准能够尽早为生产商应用,需要全面支持ISO的标准流程和全球性的RFID标准。

    供应商必须符合RFID的标准,目前其中一些时限紧迫的供应商已经采用了独立方案来应用RFID。在我们看来这有一个战略性的弊端,因为有些关键的程序仍然以手工操作,这样就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出错率和整合成本。一个全面整合的企业级RFID解决方案可以在多个企业应用系统的基础上仍然达到通畅和优化的RFID流程。全面整合和打包的RFID解决方案才是应对之道。

    RFID技术在供求链中,包括生产、仓储和运输都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用于跟踪原材料,仓储应用中可以实现流畅的入库和出库,在运输应用中可以在途中跟踪产品。对于整个企业的应用就可以实现RFID信息跨部门的企业级共享,从企业级的视角来优化流程。企业级的数据共享和决策也是RFID应用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比较缓慢,现在承担这部分成本的是供应商,因此共企业内部成本比较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量的增加,RFID标签的成本会随之下降,与RFID相关的成本将主要是系统整合的成本。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整合是很复杂的,但为了充分发挥RFID的优势,整合也是必要的。

    RFID带动了企业进行业务流程演化的自然过程。我们希望业务流程有所改变,但是激烈的改变是不适合的。最有效率的企业会是把RFID,RF和语音应用等各种技术无缝整合的企业。

    李文胜先生:所谓供应链的管理用信息流管理物流,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大宗物品的流转,换句话说,供应链物流的流量或流速比较大的环节,都是尽快需要信息流直接反映或直接控制物流的。RFID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就可以进行快速的信息流转。例如仓库的人、出库,物流中转站的中转环节。RFID让这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供应链的效率提高,影响是巨大的。效益的产生要靠大的流量,如沃尔玛有大量物品流转的需求,其物流量大,投资就最有可能拿回来,如果一个小的企业同样上这个系统,就很有可能收不到回报。

    目前RFID可能给集成商带来了利润空间。软件商针对不同的标准,设置不同的软件所需要附加的模块,对于ORACLE来说,在数据库里有一个针对RFID的中间件,在ERP里有立体仓库管理模块,里面设有一个插件,可以把RFID中间件直接插入这个模块,如果客户的仓库有相关的文件系统也都可以放在一起,对于ORACLE来说它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两个模块,但并不简单就是两个模块,是要根据标准更新,同时这两个模块的生成也是动态变化的。RFID所带来的利润,目前在中国市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这种滞后从美国到中国可能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李文胜: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