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谁将成为医药冷链主力军?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01-26 13:18 | 作者:物流絮语

 640 (1).png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关注、生物新药品的持续推出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医药冷链物流越来越显得重要,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更是彰显出空前的活力,快递企业具有全国成网优势,布局冷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有向医药冷链拓展业务的意愿,未来可能成为医药冷链物流的主力军。

  一、需求巨大,门槛较高

  医药冷链物流自2020年开始,持续成为关注的焦点。医药冷链物流,是当今物流细分领域不多的几块蓝海,前景广阔。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以及大家对健康观念的重视程度加深、疾病诊断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生物医药新技术的成熟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医药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医药冷链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价值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医药消费国,需要低温储存和运输的医药冷链产品,其销售占比在我国药品销售占比中呈逐年上涨的趋势,随着政府与社会对药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冷链在医药仓储流通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医药冷链物流市场持续扩大的强大动力,近几年来,我国疫苗、血液制品和其他生物制品的市场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冷链药品大都是蛋白质生物制品,高温和冻结是影响蛋白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过热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导致其生物活性降低;冻结会导致蛋白质机械破碎,使其效价降低而失效。

  医药电商的兴起,带动了C端药品配送市场需求,2020年时,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互联网医院建设步入快车道,都为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温度偏差对冷链药品质量的影响,是永久而不可逆转的,原本作为药品流通供应链补充的医药冷链,现在作为医药物流行业的主要细分市场之一,得以迅速发展,2022年我国医药冷链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93%,约5459亿元,占全球市场比重逐步提升,达到20%,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3%,约244亿元

  生物制药将是医药冷链物流未来发展的主要赛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模块,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冷链服务市场规模为275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412亿元。

  在药品运输中,毛利润最高的就是冷链运输,使其成为众多医药物流企业必争的市场高地。伴随着医药冷链物流在政策上逐步开放,其蓝海市场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医药行业具有强政策导向性,医药物流市场发展变化紧密贴合医药行业的政策法规动态,为了弥补供给的不足,满足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的资质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了物流企业进入药品物流领域的门槛。

  新医改的深化在不同程度上对医药冷链物流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GSP新规利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行,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的颁布,都为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催化了医药冷链物流的投资高峰,医药冷链物流步入发展快车道。

  但是取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而是逐渐转型为动态的事中事后监管,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反而更强。

  因此,布局医药冷链物流,看似这块蛋糕很大,但门槛却很高,相对生鲜冷链有高得多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入局要谨慎。医药产品作为特殊物品,其安全和质量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着民生与社会稳定;医药冷链物流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涉及的领域,它不仅对药品的仓储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还对冷链设备、配送能力有严格要求。(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本公众曾发表过的原创文章《医药冷链物流法则:慎入与快行》)

  医药品安全性不仅在于生产过程,严格把控医药冷链物流环节至关重要。医药冷链是医药+冷链,需要的是复合性的技术与人才,国内的保险公司没有愿意去承保医药运输,也侧面说明了医药冷链风险高,不可控的因素多。

  医药冷链进入壁垒较高,具体有四点:一是冷链物流对仓库及车辆有特殊要求,成本较高,安装温控设备的冷藏车或低温仓库,投资大,远远高于传统生鲜冷链成本;二是为了控制药品质量,需要监控、温控、需要打造全流程的冷链物流手段;三、冷链药品具有一定有效期、往往会有时间窗的限制;四、专业验证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

  医药冷链物流对装备要求极高,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断链的风险就可能随时存在。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能使药品变质失效而造成损失,这就对冷链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验类,包括一些临床用药,对于温度极其敏感,稍有偏差,质量就可能失去控制,从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这些敏感的物质需要在精确的温度条件下才能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不同的药品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和储藏时间,这使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复杂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温度控制和监控等技术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从公益层面上来说,医药追溯体系建立势在必行,即药品的运输、存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操作,实施在途GPS管理,实现冷藏药品可追溯,而追溯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医药冷链物流需求大,市场广,但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市场开拓以及规模优势等,对于新进入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三方冷链,渐成主体

  医药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指既非药品供应方,又非药品寻求方的第三方企业,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药品流通的全过程冷链服务。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能够充分响应市场需求,为医药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总的说来,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市场的构成主要以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医药和医药批发企业自有物流业务为主,前者渐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当然,医药批发企业自有物流业务,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专业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冷链服务行业的先行者和服务标准制定者,目前在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细分领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但同时,有对单一客户存在重大依赖的问题。

  目前,医药冷链物流市场更加垂直和细分,更具定制类服务的特征,需要满足客户对产品的特定温度、湿度和运输时间需求。医药冷链物流服务内容涵盖各类温度要求:如大部分药品运输温度需在2~8℃;血浆与某些生物制剂则需-18~-30℃;冷冻红细胞与一些特殊药物需在-80℃以下;此外,对于冷链设备的清洁度、安全度和准时性也有严格要求,这样精细的要求,尽靠原来的医药批发企业自有冷链是没法满足的。

  保持温度恒定在医药冷链中被严格要求,除了考验服务商温控技术,亦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第三方物流调配能力,也就是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和现实需求,需要规模大、资金实力强、技术实力过硬的第三方社会物流企业加盟其中。

  早期,行业监管不严格,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自建标准较低的冷链物流以节省成本,随着监管的逐渐趋向严格,医药物流冷链规范正在完善并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更强有力的监管,自有物流无法保障流通监管要求后,才开始委托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公司,以降低成本并且转移风险。早期,关于疫苗、温湿度敏感性药品物流运输过程不当导致的负面事件屡遭曝光。

  将第三方物流引入医药冷链领域,可以使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节约大量的前期投入,包括冷库、冷藏车等在内的基础设施设备都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药品运输中,毛利润最高的是冷链运输,也成为众多物流企业必争的市场高地,早在2016年,国务院取消医药物流资质行政审批事项之后,第三方物流就摩拳擦掌,纷纷布局医药冷链物流。

  大家还记得新冠疫情吧!疫情爆发,使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价值凸显,也是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C位出道。在当时紧急情况下,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担当着重要使命(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本公众号2022年05月13日的原创文章《疫情之下,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C位出道》)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重点联系企业,总计28家,其中多半都是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据专家推测,中国疫苗需求量达到20亿支。高标准要求之下,中国医药冷链运输体系能否支撑疫苗的运输?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尤其是偏远地区疫苗的的运输。然而,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基本完成了全国人民接种三针疫苗的目标。

  就目前来说,我国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不完善,但已跨过了摸索阶段。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个性化,特殊性、主要包括包装、整体的方案、尺寸、温度要求等等,社会物流巨头的参与,为此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方案,破解了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比较分散的现状,促进了集中度的提升。

  面对医药冷链物流的蓝海,携资金网络而来的布局第三方医药冷链的物流企业,一旦入局,则必须快行,重装备,强技术,做大做强,向规模化,信息化迈进,整合相关物流资源,加快物流设施和运输网络建设,迅速成长为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药冷链物流的本质虽然是物流,但从技术层面来看,医药冷链运输真正是行业的“金字塔顶尖”,医药冷链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关键点是不断链,全程可监控。

  医药冷链产品具有对温度高敏感的生物特性,从生产、贮存、运输等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专业要求,实时准确地监测冷链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微小的温度波动,同时实现温度数据可溯性。

  跨界带来了活力,但也存在生物医药冷链服务行业参与者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造成毛利率持续下行、盈利能力挤压问题,随着监管力度的提升,医药冷链物流正在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进程。

  同时,还存在着各地监管部门监管思路和开放程度不一,对于社会化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准入资格的理解和执行不一;药品追溯存在系统种类较多,多种编码共存,操作标准不一,需要多重操作且数据安全顾虑等现象;追溯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依然突出。

  行业的升级,需要全国性医药冷链物流体系逐渐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成为这一趋势的主力军,正努力统筹各方资源,形成资源与要素共享,物流网络下沉、作业标准完善的全国性的医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但是,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服务客户时,不仅要抵制用户对标准过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抵制擅自降低医药冷链标准以及其他违法行为。不能迁就以下两种现象,一是客户擅自降低医药冷链标准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导致出现“断链”现象,药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二是用户企业会强势要求冷藏车配送,即便使用保温箱符合温控要求依然不被允许,从而对行业高效运营带来困扰。

  总之,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具备发展优势,将进入竞争、共赢的发展新阶段一批优秀的企业将崭露头角,成为医药冷链物流市场竞争主体。更进一步,将走出国门,不断收获来自国际冷链物流行业的认可,实现跨境医药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

  三、快递企业,大有可为

  如果说医药物流被称为高端物流,那么,医药冷链则是高端中的高端,皇冠上的明珠,对于永不止步的快递企业来说,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是理所当然的,头部快递电商企业,都想打开医药冷链物流市场的大门,挤身其中,分一份蛋糕。

  我国快递企业对标的国外的快递物流企业FedEx、UPS、DHL等,也是国际医药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均建有综合性的药品冷库,并配置先进的医药产品冷藏箱,采用现代化药品封装、温度电子监控等技术。

  医药冷链行业是一个涵盖医药、物流及冷链的多产业融合领域,而快递企业除医药行业欠缺之外,在物流及冷链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经过近二十年的激烈竞争,能留下的快递物流企业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因此,对于布局医药物流,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医药冷链,是不差钱的,也就是说,从实力出发,成本高,投入大,他们都不在乎。

  高质量的冷链运输成为必然选择,第三方物流,特别是快递头部企业布局的冷链物流具有这样的实力。顺丰在2014年3月便单独成立了医药物流事业部,随后,顺丰正式成立了“冷运事业部”,分离医药冷链和生鲜冷链资源。

  新冠疫情期间,顺丰医药新增80辆医药GSP冷藏车,启用苏州、长沙、长春、南昌等7个医药仓,完成冷链药品存储配送任务;顺丰医药冷链物流根据整个疫苗物流服务中必要求设计最短的物流路径,根据订单和紧急情况进行路径规划与优化,整个物流过程中,疫苗不落地,全程温控,全程可追溯。

  除顺丰之外、“三通一达”、京东物流、中国邮政等快递和综合物流企业,也是医药冷链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展示其优势地位。

  1、冷链基础

  快递企业,特别是与电商捆绑的快递企业,为了生鲜的需要,都拥有冷链,虽然与医药冷链不同,但为其向医药冷链的拓展准备的基本的条件,积累的冷链经验可迁移于医药冷链,毕竟从高端食品冷链向医药冷链转型,比从头起步,一片白纸更容易一点。

  医药冷链不断链,全程一体化和无缝化,需要仓、运、配等环节一体化运作,需要最后一公里等环节加强管控,而快递企业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装备优势。医药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冷冻冷藏、物流、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需要冷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配合、高度协调,快递头部企业业务门类齐全,配合协调有经验。

  快递企业有冷链基础,拓展医药冷链相对容易,但也不能忽视风险,据说,某头部快递企业上市的时候宣示,要进军医药冷链,结果在成都爆出了一个事故,一次赔了800多万人民币,到今天,原因还未知,有可能是断链。快递企业应当发展小编组冷藏车,以适应少量、多品种医药品的冷藏运输要求。

  2、服务经验

  医药电商的快速兴起,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将使医药冷链物流在服务和运营模式方面发生转变,2020年我国医药B2C电商的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和企业都在加速布局医药电商业务,从而也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

  由于医药电商的发展,电商平台直属或存在关联的物流企业也开始介入医药冷链领域,其中以京东物流最为典型,这类企业大多将重心放在末端医药配送方面,同时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在冷库、冷藏车和人员团队建设,以及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应用方面更为主动积极,因此其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水平也往往更高。

  国内电商平台推出医药电商这种新形式的药品销售方式,其中有需全程冷链配送的生物药品,如何建立针对普遍消费者的安全高效的医药冷链配送体系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冷链药品因温度高度敏感性,导致其终端配送的难度和技术要求非常大,而快递企业,与电商有着有良好的合作经验和深厚的信任关系,在承接其冷链配送服务中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履约中,优势明显。据说,有快递头部企业推出冷藏药品配送到家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满足冷藏药品C端配送的场景需求。

  京东冷链采用符合GSP标准认证的专业冷链设备,提供符合医药运输规范的冷链物流服务,消费者下单24小时内送药上门,并保证全程温度可视可控、一票到底无断链,根据公开信息,京东医药冷链产品已覆盖全国291个城市。

  3、规模优势

  美国的医药冷链物流,通常以大型企业为衔接枢纽,形成高度集中的冷链物流模式,充分利用规模效应,避免了市场中多而杂的小额订单,市场集中度较高。我国当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比较分散,仍呈现规模小、散、乱的现象,随着快递企业巨头参与布局,有助于集中度的提升。

  医药冷链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目前头部快递企业有较全面的网络,利用自己的物流网络优势布局,可以此为基础破局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通过快递企业的基础网络,可积极打通冷链物流通道,为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运输环境,相互衔接,形成综合型的冷链物流交通网络。

  从国外看,在医药冷链行业内,具竞争力的是布局全国的综合性冷链服务商,一站式解决生产经营企业的冷链业务需求。目前,国内可以覆盖全国的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不多,区域性发展趋势较为明显,而快递企业有先天的全国网络基础,可以率先布局全国。

  快递电商企业,具有相对完善的仓储和物流基建及较强的运营实力,转型医药冷链,可获取行业内优质资源,以破解医药冷链运输、储存痛点。

  医药冷链的布局要有供应链思维,以破解在医药冷链所有环节中,药品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到零售商等均采取独立管理方式,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组织协调和资源共享,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存在数据与信息缺失问题。而快递企业,普遍具有供应链实践,许多企业的供应链物流处于全国前列,迁移容易,可较快地解决存在的难题。

  从供应链协同角度来看,为实现生产、仓储和运输等环节一体化,提高冷链物流效率,降低损耗,医药企业与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的关系将更为紧密,从而使冷链服务的标准相应提升。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杂的企业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或被淘汰或被整合,而拥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快递企业将拥有更大市场份额,将为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带来新活力。

  快递企业近年的柔性化,个性化建设与快递包裹小件化趋势,让其开拓医药冷链有了优势。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个性化,特殊性,主要包括包装、整体的方案、尺寸、药品的包装盒的尺寸、温度要求等等,因为太个性化,形成了小众化的物流,这与快递目前的追求方向相一致。

  4、智能潜质

  快递企业智能化高,拓展医药冷链有优势。医药冷链物流属于医药物流中的分支,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让智慧冷链物流模式逐渐成熟。

  保证医药冷链物流“不断链”,需要保障医药品流通的信息共享与全程温控,实现全程可视化、可追溯。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更大程度提升冷链药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能力。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不断赋能医药冷链行业,广泛部署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装备,成为医药冷链物流升级发展的关键。

  而快递行业、快递企业因丰富的场景和宏大的规模,是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领域智能化最成熟的领域,拥有电子数据交换、卫星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平台等先进辅助技术。

  拓展医药冷链物流,在智能化上有天然的优势,快递企业智能化的物流装备与技术,成为医药冷链物流升级发展的关键,目前旋转货架、穿梭车、AGV等已开始在医药物流中心内推广使用。

  追溯体系的建设,标志我国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慧全冷链管理与追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快递企业的数字化、云计算应用普遍,经验丰富,可快速切入,从而使冷链药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更加可控和更加智能化。

  快递企业有以场景为基础,联合装备企业进行智能装备研发的习惯和合作的对象,这对打破航空冷链运输装备被欧美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有帮助,可通过联合开发方式,攻关先进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满足三种不同冷藏医药品的温度需求。

  5、标准优势

  完善的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是促进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医药冷链物流标准的完善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更新,以及相关的操作规范。

  目前,国际组织与部分发达国家已出台了相对成熟的医药冷链物流标准指南,医药冷链物流安全系数极高。就我国来说,医药冷链标准的不统一已成为制约医药物流业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

  如许多医药物流企业所用的信息系统与上下游企业对接系统标准不统一,需单独开发端口对接。建立完善统一的标准规范非常必要,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修改和完善医药冷链存储与运输操作规范,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储运过程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

  标准与操作规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创新,也就是说,标准需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而企业承担着“来”与“去”的责任,是标准制定的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冷链物流行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制定与完善运输、存储、配送等环节的相关标准,鉴于此,快递企业以其庞大的基数与场景,特别是在生鲜冷链中的实践,有能力也有意愿积极参与标准的制订,参与标准的创建,对理解标准,践行标准,布局医药冷链有较多的益处。

  以顺丰、京东物流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其发展势头之猛令人印象深刻,2020年上半年顺丰医药逐步从单一药品运输转向多元化,引导医疗资源链条继续打通,全面深化升级与药品厂家、流通企业、疫苗厂家、各级疾控中心、医院、连锁药店等医药产业链上各类企业合作,有助于标准的形成。

  而京东物流以自建资源为医药网络基础能力,通过合伙人模式进行网格化发展,进行局部或者线条补充,完成运力资源的聚集,实现医药供应链的网络纵深布局,京东冷链的冷藏药品配送将在全国几十个省市的药房、医院进行快速落地,对标准的制订与实践都可提供有益的思考。

  结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全球医药供应链即将被重塑、现代医药冷链物流开始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快递业将成为主力军。我们所熟知的快递企业,对于医药冷链物流,有的早已布局,有的刚刚入门,有的正在谋划,都不想,也不能放过医药冷链物流这个细分赛道的新机会。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