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网传菜鸟要分拆,阿里给出的回答是假消息,然而这一网传并非全然不实,调整业务是不争的事实,与电商有关的功能划归了淘天,菜鸟也因此而成为纯粹的物流公司,更加独立,能否轻装高飞?让我们做几点分析,以验证其是否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一、菜鸟回归
近日,菜鸟分拆上了热搜,尽管阿里说,只是对部分平台物流业务做生产关系调整,菜鸟主体物流业务未发生改变,但菜鸟脱离阿里电商,进一步回归到更纯粹的快递物流运营己成定局。
在2023年拟分拆上市之前,在阿里内部,菜鸟一直被受重视,阿里CEO张勇曾出任菜鸟董事长。菜鸟成立之初,可为大气不凡,股东除了如日中天的阿里之外,还包括当时的金融、快递等多领域的行业巨头。
目标也很宏大,创立菜鸟帝国联盟,菜鸟至尊,一统江湖,即不做实际的快递,非专注于某一个细分赛道,只为快递企业提供技术赋能服务,以整合全国的快递业,构建并掌控整个物流生态。
也就是说,菜鸟定义为物流体系中的“数据中枢”,菜鸟网络成为一种全流程监管物流服务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快递监管者,规则制定者,以及政策和决策的影响者。然而,情况并没有往阿里设想的菜鸟方向发展,菜鸟之后活成了阿里的菜鸟。
菜鸟的的业务,源于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阿里淘系电商庞大的商流,为菜鸟物流业务奠定了强大的资源背景,而阿里研发实力强劲,使菜鸟的科技基因与生俱来。
成立于2013年的菜鸟,历史上一直与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子商务业务相结合。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物流需求中应运而生,始终与前者保持着长期业务,从菜鸟拟上市的招股书中可看到,2021财年-2023财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4.4%、34.8%、32.3%,其中来自最大客户阿里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9.2%、30.8%、28.2%。
菜鸟在招股书中反复强调其“不依赖阿里获得商家或品牌作为客户”的独立性,但可以预见的是,若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规模下降,无疑将对菜鸟的业务经营及订单量产生不利影响。
菜鸟内部人士坦言,如果未能维持与阿里的关系或适应阿里生态体系的变化,或生态体系并未按预期发展,菜鸟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比如,在TO B业务领域,菜鸟凭借阿里庞大的商业帝国,拥有约1100万商户的流量基础,对于B端商流变现的探索集中在为商家提供供应链服务。近年,菜鸟国际和速卖通配合默契,相互托举,速卖通在前方开疆拓土,菜鸟国际在后方安营扎寨,此项业务归淘天,对菜鸟国际业务肯定影响不小。
菜鸟电子面单让每个包裹有了数字身份证,开启了行业的自动化之路;取件码,则是菜鸟最深的护城河,取件码的背后是一盘流量大棋,用户通过“扫码取件”,每次取件都可以转化为一次有效点击,可以利用它来进一步“号令”快递公司,进而实现对快递代收点按照“取件码进行抽佣”,然而今天,这一部分业务也脱离了菜鸟,归于淘天。
菜鸟的业务调整,与阿里的大气候有关。不可否认,阿里巴巴,面临着旗下公司在长期互利共生中产生的“流量依存症”,阿里的张勇时代,力求将集团运营重心从具体业务中抽离,为子公司提供支撑底座,创建独立的业务部门,独立于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运营,剥离其物流业务是加速转型重要内容之一。
2023年,阿里进行史上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让菜鸟“单飞”上市就是这个目的,无奈,时运不佳,估值缩水,几近一半,不得不撤回上市申请。菜鸟IPO梦碎后,阿里推出了股权收购计划,斥资37.5亿美元以现金要约收购菜鸟少数股东的所有股权和员工已归属的股权,意在增强对其的掌控力,进一步巩固对其的支配地位,这也是阿里敢于对菜鸟业务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原因所在。
阿里的吴泳铭时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所有的子弹投入核心业务中,对于非核心业务,果断地进行了断舍离,哪怕是巨亏也要止损,如银泰,大润发,以亏损472亿元的代价卖掉,菜鸟算阿里重要的基础设施,按收入计算是阿里旗下第三大业务,但与电商、云计算相比,还不是创造价值的关键,因此,要背财务指标,要盈利。
阿里整合内部资源配置,进行组织结构大优化,菜鸟就在调整之列,并且背负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其实,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菜鸟经历了多次领导层更迭,并进行了多项部门整合。例如,菜鸟部分员工入驻淘宝西溪园区办公,负责淘天集团末端物流和服务88会员业务。所有这些业务调整,可以说是阿里电商棋局中的关键一步,是阿里为了构建更加紧密协同的电商生态系统所做的精心布局。
实际上,这次调整意味着蒋凡带领的“阿里电商事业群”打响了全面整合的第一战,所以说,这次菜鸟集团将于近日完成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与张勇时代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使菜鸟专注物流运营,做纯物流公司。
过去,大家说菜鸟含着阿里巴巴的金钥匙出生,今天,菜鸟要单独打天下了,要与阿里划清界线了。原先菜鸟国际业务中服务速卖通的400多人团队,转入新整合的阿里电商事业群;国内电商供应链解决方案移交给淘天,电商负责解决方案,物流运营留在菜鸟;香港仓留在菜鸟,其他集运仓入前台;电子面单团队也将移交给淘天集团,数据共享给app。
更有私下传说,下一步的调整是驿站从菜鸟剥离,变成集团控股公司,驿站所有人员变成淘内环路人员; 菜鸟所有仓配分离,选仓选配前台完全决策,直接签约商家;地网保留核心产业园,航空运力保留菜鸟等等,不一而足。
换句话说,此次调整将把菜鸟内部制订物流方案、紧贴电商业务的“电商物流部”移交给淘天、速卖通等电商前台,菜鸟仍然保留物流运营和服务职能。即淘天旗下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物流服务,速卖通的大部分仓储物流服务,仍是菜鸟提供。菜鸟服务外部客户的国际快递、仓储供应链等依然是菜鸟的核心业务,总之,成了简化版的菜鸟。
作为阿里的旗下公司,阿里拥有对其的全权支配权,这样的调整,当然是出于阿里主业电商发展的考虑,而菜鸟,只有理解了。
马云曾说过:菜鸟要多少钱都给;董事长蔡崇信也说过:菜鸟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然而对于掌舵的吴泳铭来说,阿里云被他视为不计成本要投入的核心业务,对于菜鸟,会不计成本的投入吗?未必。
然而,阿里的一句调整,一次划拨,就能让菜鸟完全独立吗?不可能,就目前来说,菜鸟难言独立,依赖症将长期存在,菜鸟想要独自突围,可能还有难度。
二、并非坏事
菜鸟成立之初,主要目的是满足阿里电商平台上买卖双方的物流服务需求,做的是技术平台,通过三网战略,与阿里电商业务全面打通,是社会化物流协同、以数据为驱动力的平台,那么,从本质上来说,菜鸟究竟是物流公司?还是科技公司?答案不同,就会有巨大的估值差异,标榜为科技公司,菜鸟真的具有强有力的科研水平吗?
近年来,关于菜鸟运营模式的争议与质疑声愈发高昂,当时的菜鸟经营方向,是马云的决策,但马云的所有决策,就都是对的吗?这个问题,即使很多阿里人内心深处,也不敢说没有疑惑。
菜鸟分拆,或者说的好听一点是“生产关系调整”,对于菜鸟自身来说,并非是坏事,移出部分业务后,菜鸟可以说是轻装上阵了,有助于菜鸟把自身物流职能更加凸显出来,让过去一部分重心向技术偏移的菜鸟回归到物流本身定位,菜鸟的业务目标将更加清晰。
明确了自身发展方向,菜鸟从一家互联网物流科技平台,“真正”转型为一家物流公司,专注物流运营。没有了阿里集团的托底,是增加了后顾之忧,但压力之下,菜鸟可以放手创新服务产品,大刀阔斧改革。
更重要的是菜鸟开始“定位纠错:菜鸟成立之初的定位不是物流公司,而是一个数据协同的平台,然而近年,菜鸟早已不再是一个平台,已从“菜鸟物流”成为“物流菜鸟”,已经从所谓的平台战略中跳脱“破圈”,渐渐要成长为一家实实在在的物流公司了。
此次调整,重点是“具有自营能力的业务”将保留在菜鸟,“依托平台的职能”将回归平台管理,这也是定位纠错的重要举措。
菜鸟借此调整机会,更要做的是“服务对象纠错”,菜鸟生于阿里,其战略布局也无不服务于阿里,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扩张方向时刻引导着菜鸟的战略布局,发展至今,菜鸟作为阿里大生态的物流底盘作用已经非常明确。
阿里巴巴在核心电商业务之外有三大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其中蚂蚁金服为资金流的基础设施,阿里云为数据流的基础设施,菜鸟则承载起物流的基础设施重任。
菜鸟成为阿里巴巴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菜鸟与阿里电商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双方团队在国际商业园区联合办公、菜鸟还为淘天的“退货免运费”提供支持……
作为一家拥有独立股权架构的公司,菜鸟一直秉承阿里大生态的意志,对其自身发展的定位不利,没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会丧失市场上的战略机遇,其实,菜鸟早想做它想做的事。
近年菜鸟从上到下都在强调,菜鸟不仅要服务好阿里电商生态体系内的客户,也要更好服务好外部客户。为了匹配内外部客户发展变化和需求趋势,菜鸟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做了非常多的调整和变化,成立专门团队,匹配不同客户需求,来确保资源、服务等方面不发生冲突。
菜鸟强调,不管是哪一客户,菜鸟都能基于客户需求去为其打造更好的、更极致的、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以面向开放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菜鸟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在2024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阿里巴巴鼓励和推动菜鸟面向开放市场构建物流网络,在服务好阿里电商的同时服务多元化客户需求,成为全球商业伙伴共同的基础设施。
菜鸟集团CEO万霖曾在峰会现场表示:“菜鸟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来服务外部客户,确保在资源、优先级上不会冲突。”
菜鸟在去年10月底开始接入京东非自营平台,京东第三方平台用户可以使用菜鸟速递提供的送货上门,11月底,菜鸟速递还接入东方甄选;另一方面菜鸟也在大力发展跨境订单,已于去年加大对外单的投入,并开始承接Temu等跨境电商公司的部分业务。
过去十年来,我们认识的菜鸟业务布局庞大,从B端到C端,从消费到产业,从科技到金融……都能看到其身影和触角,让外界对菜鸟的认知和战略定位都比较模糊——菜鸟到底要做什么、想做什么?
2021年时,菜鸟为自己明确了新的战略定位——一家以客户价值驱动的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不错,十多年来,不可否认一个客观事实是,菜鸟所打造的物流产业互联网模式正在改变中国快递物流的面貌。今天,电商平台业务移交给淘天,菜鸟真正成为一家物流公司,菜鸟终于明白了,是要做纯粹的物流。
菜鸟集团将于近日完成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后,菜鸟更符合自身的“产业定位”,从一家互联网物流科技平台,真正转型为一家物流公司,回归到更纯粹的快递物流运营当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其实早已上路,那就是上马菜鸟速递(对于这次调整,有人问菜鸟速递会被放弃吗?其实,菜鸟速递不但不会放弃,还会加强)。
蔡崇信说过,“对于菜鸟,希望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这个时机恐怕是菜鸟成为纯粹的物流公司之后的事了。
三、高飞艰难
业务调整,人员更迭之后,无论菜鸟是归巢呢,还是高飞,2025年都是菜鸟二次创业路途上至关重要的一年。
且不说调整之后,就在调整之前,菜鸟的业绩情况如何呢?交出的答卷不算优秀,我们从菜鸟冲刺上市期间招股书得到答案:2021财年、2022财年和2023财年和2024财年第一季度,菜鸟的盈利能力十分有限,报告期内,其净利润分别为-20.15亿元、-22.86亿元、-28.01亿元和2.88亿元,连年亏损,只是在2024年第一季度有所盈利。
赚钱难的原因在于成本过高,2021财年-2023财年,菜鸟的营业成本占收入比重一直维持在89.5%左右;仓内操作、干线运输、配送及其他服务相关的成本在内的履约成本,占收入比重则在77%左右,菜鸟的盈利能力有待释放。
因为起初的定位原因,菜鸟需要补课。菜鸟网络成立之初,定位为一家将物流产业的运营、场景、设施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的物流服务平台,走的是平台式的轻资产模式,不设立车辆、路线、物流和货仓,仅依赖于“通达系”快递公司,通过加盟模式下的“菜鸟驿站”掌握配送末端环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成为了阻碍菜鸟发展最大的掣肘,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战略错误,也是今天菜鸟基础设施不如同行的原因所在,菜鸟需补上这一课,走重资产模式——完备的国内仓储、国内配送、国际仓储、国际配送、自营运力。
然而,快递江湖“黄金十年”已成过往,菜鸟没有赶上好时候,此是补课,花费大,周期长,见效慢。否定过去的决定很容易,但如何走好未来的路却很难。菜鸟要高飞,首先要真正的落地,菜鸟要补的基础设施差这一课已经开始,菜鸟速递加快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各类分拨场地和自营车辆的投入。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渐增多,菜鸟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产由2021财年的117.95亿元增长至2023财年的174.59亿元。
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决不会做快递”的菜鸟食言了,开始下场亲自做快递,官宣自营自建快递品牌“菜鸟速递”,此前,菜鸟自建自营的落地配网络主要服务于天猫超市,从商业逻辑看,走向第三方物流,菜鸟坚定自建自营全国性品质快递网络的战略是一种必然。
随后,菜鸟起网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提供高品质快递服务,然而要赶上头部企业,还需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经验的积累。处于市场后发阶段,只有最短时间补齐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产品服务体系,就能最快时间拓展客户、稳定业务增长。
经过大浪淘沙,能坚守到现在的快递企业,个个都是强者,菜鸟面临的对手各具特色:主打中高端的顺丰、淘宝背后的“三通一达”、京东背后的京东物流,以及与拼多多深度绑定的极兔,菜鸟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怎样发挥后发优势呢,需要考虑。
做高端,顺丰难撼;做电商物流,既与原有伙伴“三通一达”竞争,又无法打破京东物流的护城河,京东物流是仓配领域不折不扣的领跑者,在仓储物流布局、时效和末端服务方面均领先于菜鸟,菜鸟在仓配一体中是真菜。
目前来说,快递行业增速仍保持双位数增长,但单票收入同比下降。竞争也是机遇,菜鸟的优势在于流量和技术,缺点在于缺乏运营经验。业务的分拆,可能影响菜鸟的优势地位,但菜鸟多年来的通过平台和驿站比任何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更加贴近上游商户和下游客户群体。
菜鸟也有优势,财报显示,菜鸟集团在2024财年实现了收入990.20亿元,同比增长28%,并成功将经调整EBITA扭亏为盈,达到14.02亿元。菜鸟成立初期,频频拿地,被不少人误解要做“物流地产”,如今看来,多亏了菜鸟前期在物流设施上的重投入,才奠定了其自主运营物流服务的基础。
再说,阿里的电商业务,还会是菜鸟重要的客户,本次移交出去的是制定物流方案、紧贴电商业务的“电商物流部”,而淘天旗下的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自营业务的物流服务,以及跨境电商速卖通的大部分仓储物流服务,都仍是菜鸟来提供。
也就是说,菜鸟还是阿里国内电子商务业务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基础,二者的协会效应还会加强,要打造的是电商与高效物流无缝对接的新格局,菜鸟将更加紧密协同淘天集团和阿里巴巴数字商业集团,提升服务体验。
近年,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全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8.3万亿美元,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0%,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
高效的物流体系是跨境贸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物流供应商将从增加的包裹运输量中获利,2024年,菜鸟网络在业务、架构和人事方面进行了多项调整,旨在加强其在全球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
未来,海外是菜鸟弯道超车的希望,分拆之后,菜鸟将坚定面向全球市场进行物流网络扩张,构建全球竞争力,成为服务世界各地客户的领先网络,首要的任务是,菜鸟在保留原中文品牌名称的基础上,升级全球英文品牌名称。
全球化继续成为关键词,蔡崇信表示,菜鸟需要抓住新型全球化的机遇。菜鸟服务外部客户的国际快递、仓储供应链等依然是菜鸟的核心业务,菜鸟跨境快递、全球仓配、海外本地快递也会继续投入和发展,不断扩展国际物流版图,还有,随着阿里海外电商版图的扩张,菜鸟也能随之受益。
菜鸟一半以上收入都来自全球化业务,在海外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正在为菜鸟全球化建立壁垒。目前已实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港,64个国家和地区到门的服务覆盖。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菜鸟第一批位于比利时、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的eHub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将启动全球第二批eHub建设,以加速全球物流网络与产业链的融合。截至目前,菜鸟在全球已运营超80万平方米海外仓,在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服务,而且,菜鸟海外本地快递已在10个国家和地区起网运营。
结语:菜鸟一路走来始终伴随着诸多争议,期间也背负了不少误解,简化牌的菜鸟如何发展,考验的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智慧,然而万霖离开已是不争的事实,菜鸟CFO已去了蚂蚁,谁将是CEO,目前还不得而知。无论是谁吧,只做物流的菜鸟能否发扬光大,有待时间检验和作答.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