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正在被“过度外包”拖垮,三宗罪

来源:冯银川说物流 | 2024-12-23 20:37

  2.jpg

  在物流行业中,外包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和削减成本的策略,一直备受青睐并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外包行为超出合理范畴,步入过度外包的境地时,其潜在风险便悄然浮现,可能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严峻挑战!

  更为严重的是,过度外包还可能导致物流企业陷入对外部供应商的过度依赖,进而削弱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在快速变化的物流市场中,企业若不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将难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从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01 外包之后开始躺平:物流企业的舒适陷阱

  通过外包,物流企业得以将原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管理的物流环节,如货物运输、仓储管理等,交由具备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服务商来承担。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还使企业能够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然而,随着外包模式的深入实践,部分企业开始逐渐沉迷于这种轻松、高效的运营模式所带来的“甜头”。

  通过外包,企业无需再为繁琐的日常操作和管理问题而烦恼,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有承运商来兜底,只需与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简单的沟通或者干脆是施加压力,便能确保物流服务的顺利进行。

  这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让一些企业开始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认为外包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甚至开始“躺平”。

  在这种优越感和依赖性的驱使下,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开始变得不思进取,不再积极寻求内部管理的改进,也不再关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发展动态。

  02 依赖招标降低成本:物流企业的降本迷思

  在物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一些物流企业,尤其是头部物流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网络,往往能够成功吸引并拿下众多头部客户的业务订单。

  这些客户因为物流业务体量大,通常对物流服务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价格却往往压得很低。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头部物流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降低成本。

  面对客户日益增长的降本需求,头部物流企业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组织新一轮的招标。通过招标,物流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承运商参与竞争,从而压低价格。有些物流企业甚至直接设置拦标价,或者将不挣钱的业务与有点利润的业务组合到一个标段招标,以达到降本的目的。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确实能够迅速响应客户的降本要求,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甚至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空间。然而,这种过度依赖招标来降本的方式,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为了中标,一些供应商采取低价策略。一旦中标,部分供应商可能会在服务执行过程中偷工减料,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减开支以降低成本,这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也会破坏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物流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变革。

  然而,一些物流企业却过于关注眼前的短期压力和利益,只顾着降本、上缴利润,没有或者只拿出很少一部分费用投入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员工培训和长远发展规划上。导致在面对市场波动、客户需求变化以及新兴技术冲击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必要的灵活调整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

  进一步说,如果一家物流公司严重依赖外部供应商,以至于在没有这些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几乎无法维持正常运营,那么其市场竞争力无疑会大打折扣。这种高度的外部依赖性不仅限制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自主权和控制力,还增加了运营风险,因为任何外部供应商的变动或问题都可能直接威胁到物流企业的稳定运行。

  在这样的情境下,物流企业难以构建稳固的市场地位,更无从谈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的繁荣发展。

  川哥有话说

  在物流行业,外包作为一种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的手段,其合理应用本无可厚非。然而,当外包走向极端,物流企业便可能陷入运营效率低下和竞争力缺失的困境。

  一方面,过度外包导致部分物流企业放松了对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追求,管理者的“躺平”态度削弱了企业的进取心和市场敏感度;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招标降本和外包服务,使得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自主权和控制力被削弱,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下降。技术上的投入不足,更是让物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落后。

  外包虽好,可不要“贪杯哦”!物流企业需要在外包与内生发展之间做好平衡,避免过度外包带来的风险,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和灵活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冯银川

  深耕物流17年,曾任中外运物流总监,天津大学研究生。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