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毫无疑问,顺丰选择“A+H”架构上市,有其底气,此举为顺丰募集巨量资金,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便利,能否借此重回巅峰,需要顺丰自己来证明,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港上市开了个好头,但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经营状况似有瓶颈
顺丰此时在港上市,相比年初,确是个好时机,也是王卫所说的窗口期,至于A+H大潮是否要来,其它快递企业是否学样,目前没有端倪。
从很多方面看,顺丰是国内快递物流公司里毋庸置疑的带头大哥,目前在国内的龙头地位无人能撼动,从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顺丰以2068.61亿元的营收及76.17亿元的净利润,领先其他在A股上市的快递企业,这一切的背后,是顺丰多年以来重金烧出来的“天网、地网、信息网”,这三网是支撑顺丰服务时效的基础设施,也是其独特的核心战略资源。
规模上,顺丰营收自2021年突破2000亿元后,连续两年超2500亿元,持续三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当之无愧的亚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但其经营状况并不是稳如泰山,发展并不顺当,顺丰去年营收为2584.09亿元,虽然仍是行业第一,但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同比下滑了3.39%;今年前三季度,其营收虽恢复增长,但增速仅有9.44%,再不复过往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局面,瓶颈隐现。
和友商相比,顺丰在2018—2023年间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23.23%,而京东物流则为34.49%,而根据极兔快递已披露的数据,其2020—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79.31%。
顺丰的业务分为速运及大件业务、同城即时配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三个部分,其中,时效快递还是主营业务。
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使顺丰的优势逐渐减弱,从2021起,顺丰赖于起家业务“时效快递”的优势逐渐不再明显,按照2024年中报,尽管这一业务依旧贡献顺丰总营收的44.03%,为第一大业务板块,但是近几年京东和三通一达都在提速,同时价格更低,直接威胁顺丰的核心市场。
中通将原本的“标快”升级为“好快”、“特快”升级为“飞快”,前者承诺送货上门、超时必赔,后者突出最快半日达;各家快递对用户的时效和体验上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对不具价格优势的顺丰的威胁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
顺丰是快递行业中追求体验的一家企业,定位为品质快递,当然不能与以电商为主的三通一达比业务总量,但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是不争的事实。从业务量的增速上可看出,今年1—10月顺丰业务增速为10.9%,远落后于行业的22.3%的平均增速,商流先天不足是顺丰重要的增长瓶颈。
从单票收入来看,走高端快递路线的顺丰单票收入相对不菲,以今年1—10月为例,其15.75元的票均收入远高于通达系的2元上下,但自己相比,今年以来,其票均收入从1月的17元降至10月的14.64元;时间拉得更长来看,顺丰的单票收入已从2018年的23.18元降至今年1—10月的15.75元,对顺丰的盈利空间进一步挤压。
但从盈利空间上来看,去年,顺丰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12.82%、3.19%,远低于中通的30.36%、22.79%,(想了解详情的读者可参考本公众号10月30日的原创文章《顺丰与中通,终有一战》)。
顺丰在港成功上市,为其自身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但是作为行业领军者的顺丰,能否在资本的“天平”上平衡好速度与质量的博弈,破解经营瓶颈,这是留给王卫和顺丰的一道未解之题。
二、资金紧张或可缓解
顺丰创始人王卫13年前曾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 似乎很低触上市,但从后来的顺丰经历来看,王卫的言行并不一致,其实,王卫是一个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高手,非常擅长资本运作,当然,在实体方面,王卫也是一把好手,这是王卫与那些纯玩资本老手的区别。
顺丰的壮大绕不开融资、并购和上市等一系列资本操作,2017年顺丰在A股借壳上市,王卫的身价直接升至超过1350亿元,成为中国的快递业首富。过去几年,顺丰已经送三家子公司拆分去港股上市——顺丰同城、顺丰房托和嘉里物流,另外一家公司丰巢也正在进行港股IPO。
顺丰赴港二度上市,主要是为了引入全球化资本,王卫说,“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用资本方式快速扩张,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巨头都是快速扩张形成规模的“,港股就是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港股市场比较欢迎蓝筹股,有些体量较小的公司,即使去香港上市,也会因为市盈率太低、估值很低导致股票发行不出去,或者,即使上市,流动性也不好。当然,顺丰是大蓝筹,目前的规模与盈利能力是获投资者认可的,其发行的股份获得了79倍超额认购就是明证,基石投资者包括橡树资本、小米旗下Green Better、摩根士丹利国际、睿郡资产等。
不可否认,顺丰亮丽数据下是不断攀升的负债率和缩减的现金流,截至2023年三季度,其负债飙升至112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2.59%,而现金储备从去年同期的541亿元骤降至468亿元。
更长远地说,2018年-2023年,顺丰的负债规模从347亿元攀升至1182亿元,资产负债率从48%上升到53%,流动资产净值也从2021年的181亿元减少至2022年的130亿元,而到今年年中,负债规模已达去年整年的水平,为1210亿元。
负债规模的攀升足见顺丰要用钱的地方确实很多,顺丰过去几年在基建、航空和智能化上有巨额投入,只是鄂州机场,就是一笔200亿元投入,是当时4年的利润总和,因此,需要资本市场的持续输血。
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港股上市的低融资成本有助于顺丰保持财务健康。不管怎么说,上市是能够圈的钱的,这此顺丰在港上市,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募集净额为56.62亿港元,自然能够缓解顺丰的资金紧张状况,但是否能彻底解决财务压力,仍有待观察,因为顺丰要稳固其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还是需要花钱。
另外,很多中国企业都需要出海,需要快递企业支持,顺丰作为龙头,自然当仁不让,然而,快递物流企业出海过程中,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及能力的比拼,这离不开高额的资本投入,因此,顺丰仍需维持较大的资本开支能力。
无论如何,王卫在香港股市敲钟,为顺丰拿下融资主动权,打通了境外融资渠道,打通之后,可以灵活在两边市场发债发股。H股公司更便于接触国际资本及相关资源,从资本运作层面帮助顺丰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也避免单一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自身发展。
通过港股上市,顺丰将更容易得到国际投行和投资机构的研究覆盖,接触到未覆盖A股的海外投资者,扩大投资者交流面。
但是,进一步的融资,需要股东们看到红利,更需要确保港股的市值不跌。关于前者,今年3月,顺丰控股董事会制定了股东回报规划,在未来的5年,现金分红比例将在2023年度35%的基础上稳步提高,还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中期分红。
不错,顺丰H股发行,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为顺丰控股打开了新的资本运作空间,能够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融资,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优化了资本结构,降低了财务风险。
但前提是顺丰的市值不要跌的太多,并且,通过出海,估值能得到较大扩张。11月27日,顺丰在港股上市,股价平开,市值达1740亿港元。当天,顺丰A股报42.07元/股,市值2026.17亿元,与2021年5000亿元的高峰相比跌幅巨大。
从2017年顺丰A股上市算起,到今年共7年,累计融资逾680亿,目前的情况是,A股市场在融资方面遭遇了一系列挑战,股权融资节奏明显放缓,实施股权融资的公司数量和募资总额同比均出现大幅减少,这是大环境。
从个体来说,A股投资者们对顺丰的情绪冷淡已久,2021—2023年,顺丰年内股价分别下跌了22.20%、16.51%和30.81%,较之巅峰时期,顺丰市值已蒸发了超3000亿元,投资者们的信心不断被动摇,急需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这也是顺丰在H股二次上市的初衷。
港股目前的市值是1700亿元,除了上市募集的56亿港元,能否通过定增、可转债等方式再次融资,决定于顺丰H股在港股未来的走势及流动性,如果持续下跌,就很难说,鉴于京东物流、极兔速递在港股的低迷表现,顺丰的未来表现还有待观察。
整体来看,物流板块在港股市场并不算活跃,极兔速递、京东物流等企业都处于破发状态,顺丰和上述两家公司各自的战略、基因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具体股价表现主要还是看顺丰自己的故事逻辑、业务表现是否符合市场预期。
上市以及之后的再融资,本质上就是卖预期、卖股权、卖故事,最关键是故事要在海外对投资者讲得通,让他们感兴趣、听得懂并让他们相信顺丰有好的前景预期。
有人说,顺丰的规模是用钱“烧”出来的,这不无道理,不过,从2022年起,顺丰就提出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追求规模、追求件量转向追求质量,通过内部整合,实现资源协调与共享,提升竞争力和规模,取得战略性优势。这也是所有快递企业从今天起就应走的道路——从依靠机遇把握和资源的规模化投入的旧增长模式,向依靠创新和内生动能实现价值增长的模式转型。
三、未来战略明暗两线
面对国内快递市场增速放缓,尤其是中高端寄递领域渐见天花板,顺丰必须找到增长的第二曲线。这第二条增长线,或者称顺丰未来的战略选择,有明暗两条线:一是大张旗鼓的进军海外,开拓国际市场,这是明线;一是悄悄地布局零售和电商,这是暗线,一明一暗,互为表里,共同传讲着顺丰的未来故事。
先说明线,国内卷不动了,也涨不动了,那就必须开辟新的战场,和大多数国内快递头部企业一样,那就是押注海外。在港上市,顺丰可依托香港平台更好发展国际市场。
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上市仪式上表示,在港上市对顺丰意义重大,集团可依托香港平台更好发展国际市场,出海成为顺丰控股此次赴港寻求A+H两地上市的核心考量,“顺丰在国际化上要抓住机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
赴港上市对于顺丰来说是其全球化战略下的关键一环,从资本运作层面帮助顺丰打开海外市场,为公司在全球物流版图上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顺丰加速出海的一个重要信号,为整个快递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根据招股书,顺丰此次上市募资的45%都将用于加强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其中,20%将用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物流服务及网络覆盖,包括投资海外资源、加强清关能力及与当地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20%将用于推进并购、合营企业等战略投资以提升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之下,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助于其国际业务落地,也更加方便海外的投资人、客户及供应商去了解顺丰。国内快递企业,都在加快出海的步伐,希望将国内高效的供应链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对于顺丰控股来说,出海也成为不可避免的核心战略。
顺丰控股的国际化战略采取了从东南亚到欧美市场的发展路径,通过嘉里物流打开东南亚跨境市场,作为出海的重要落足点,然后逐步拓展欧美市场,同时,在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开始尝试布局,探索新兴市场的发展机会。
相比国内其它快递企业,顺丰的国际路线是比较激进的,走的是合作、并购模式,2021年以175.55亿元收购东南亚物流企业——嘉里物流(0636.HK)51.5%的股权,正式迈向国际化布局。
顺丰的国际业务收入主要依赖嘉里物流,2021年收购嘉里物流后,2022年嘉里物流贡献给集团27.8%的收入,带动集团国际业务收入达到顶峰,收入贡献比例首次突破30%。但由于国际空海运需求及运价回落,嘉里物流在2023年为集团贡献的收入下滑至17.8%。
顺丰的境外市场表现并不稳定,据招股书披露,顺丰国际业务的收入于2022年达到一个顶峰,同比增长224.54%达589.28亿元,2023年又随即同比减少40.78%至348.99亿元。
2021—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顺丰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收入分别为182亿元、589亿元、349亿元、18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8%、22.0%、13.5%、13.7%。
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的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再次出现亏损,净亏损额达5.7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净亏损额3.08亿元人民币有所扩大。顺丰对国际业务的思路是亏损换增长还是维稳保利润,目前还有待观察,顺丰要从中国的顺丰成为世界的顺丰,面临着规模与盈利的平衡问题。
快递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当地法规限制等,导致出海进度缓慢,顺丰也不例外,顺丰已认识到海外市场很大,需要采取“一国一策”,因地制宜,同时,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借力,向外部寻求多维度合作,从而快速建立海外能力。
其实,全球三大快递巨头UPS、DHL和FedEx均通过出海实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今天的顺丰国际化,相比国际巨头联邦快递、UPS等在全球市场近九成的份额垄断,仍显得过于边缘化。
国际化路径艰难,但不容放弃,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顺丰亟需在供应链整合、区域市场渗透和品牌提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再说暗线。顺丰创始人王卫始终放不下一个执念,那就是零售,早年,顺丰曾有过多重尝试,比如当年的顺丰优选和顺丰嘿客,业态虽然很超前,但都是无疾而终,近日有传出消息,王卫前往中部省份某商超门店考察,王卫会再次下场,重启零售布局吗?有这种可能。
相比于京东物流,菜鸟物流,甚至极兔,物流之外的商流,一直是顺丰版图的短板之一,尽管顺丰也一直强调其独立第三方属性,表示能够中立地为客户群服务,然而,没有商流的苦衷,顺丰是有亲身体会的。
当然,顺丰也在不断打造其全链路服务能力,来争取更多的商流客户,通过一系列的供应链数智化工具,顺丰客户不仅覆盖生产制造和生活消费的各行各业,还同时覆盖国内和国际市场。
王卫在今年9月一次高峰论坛上,就明确指出,未来快递业要向供应链延伸,尤其是进入农产品和农村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于是顺丰推出助农直播间并配以生鲜快递生态,这些尝试的实际成效仍有待观察,直播业务无法弥补顺丰与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差距。
更深远地说,顺丰正在向两个方向扩张产业链,即向上做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向下做零售,顺丰在快递行业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上下游,实现协同效应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从目前头部企业拓展生态来看,从商业化扩展物流相对容易,比如京东,比如菜鸟,而从物流扩张到商业则较难,不仅顺丰,三通一达也有尝试,但都是半路折戟。
顺丰希望通过“物流+生态”的模式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但如何将物流优势转化为生态壁垒,仍需更加清晰的战略规划。
为什么说明暗两条线互为表里呢?那就要说到流量了。有道是,商流到哪里,物流就到哪里,正在谋求国际化的顺丰,相比于京东物流、菜鸟依托母公司的商流,迅速占领海外市场,顺丰商业拓展并不顺,业务延展无奈只能沿着“物流”这条路走到底。所以说,对顺丰和王卫来说,不管是直接下场做零售还是间接入局,都是对业务的战略拓展,也是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就目前来说,顺丰的出海,依然要面临与电商绑定还是做独立物流的“二选一”问题。一些深度绑定跨境电商的出海玩家吃到了跨境电商的第一波红利,菜鸟有阿里国际电商业务,极兔与Temu和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绑定,顺丰的困境在于缺乏稳定大客户,如果没有足够的跨境订单量,航运成本将进一步蚕食其利润。
而目前顺丰出海依然是聚焦于物流消费产生的独立时效快递需求以及小米等中国企业“产能出海”和“品牌出海”趋势带来的供应链机会,专注自营,定位中高端物流,走差异化路线,这可能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这明暗两条线,是顺丰从多维度构筑行业护城河的举措,是要投入很多资源的,许多布局在短期内甚至难以见到成效。顺丰正站在资本和战略的十字路口,港股上市只是其资本布局的开始,后续能否讲好国际化故事、应对国内外竞争,将直接决定其在快递行业的未来地位。
结语:顺丰已经营31年,在A股上市也有7年,其间面对不少困难,但团队有丰富经验接受很多不能预控的因素,有能力接受任何挑战,借此在港上市东风,顺丰也许能重回巅峰,我们拭目以待吧!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