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是从各个地方到各个领域的共识。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到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从官媒外媒的报道到代表委员们提出的议案提案,新质生产力一词频繁出现。在3月5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着重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政府工作报告也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对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阐述与部署。具体是哪些新兴产业,报告更是具体点名——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怎么看政府工作报告?和往年重复或者变化不大的部分,可以暂时略过;最重要的,是找不同,看变化。
比如,今年报告首提量子计算,这一点颇出人意外。因为量子计算依然处于一个实验性质而非落地性质的方向,创业企业不少,但业内并没有很快出产业成果的期待。量子计算成为热词,意味着高层对于量子计算的进展程度有了更明确的把握,能够在短期几年内见到效果,否则也不会特意在一字千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进去。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新概念,更是一个新体系。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除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之外,还要看高层这大半年来的政策迭代变化策精神延续,看“部长通道”、“委员通道”等诸多答记者问,以及代表、委员们在两会内外的建言献策、公开采访,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展望、新锚定,看不同省份之间的协同与竞争。
亿欧也梳理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众多信息,为读者呈现关于新质生产力更全面的解读。
部长通道:
新质生产力不用言表已贯穿全场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回答记者“国资委对推动央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考虑”问题时指出:
首先,技术要有来源。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
其次,有了技术源头,最主要的是要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最后,就是创新生态,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
张玉卓主任着重解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来源与落地。来源上,不仅要依靠自主研发,同样要具备吸纳全球最优秀人才的实力。这实际上就是美国创新的方式,吸纳全球人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3.3亿人口在创新上依然领先中国14亿人口的部分原因,从全球近81亿人口中精挑细选出最具创新力的人才。
而在落地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要将人才作为核心,在国央企内部为创新人才提供更畅通的上升渠道,并且用保底制度保障创新人才在不可避免的高失败率,不用担心其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这其实也很类似美国硅谷,对创新创业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明确的支持政策。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我们不仅要看直接提及该词汇、概念的回答,一些回答,虽然词汇表述上没有提及新质生产力,但其实字字不离新质生产力的精神与实质——探究新质生产力,一些未提及此词的回答、观点同样值得探究。
没说到这个词的回答,很多同样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表现。
比如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的回答就很典型。
在回应社会上对农业丰收存在误解时,唐仁健部长用独立统计方式、生产力变化、实际生活感受、全球卫星遥感验证四点因素指出粮食数据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对于生产力因素,他特别指出:过去粮食增产减产有周期,比如“两丰一歉一平”;但现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全新的变化,装备条件、抗灾能力、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同样是新质生产力的表现。
理解新质生产力,不是只看单一高精尖技术,也不是只看少数高端领域,更不能不看组织方式。哪怕装备上没有本质上的提高,仅仅是组织方式的变革,就能够迸发出强大的生产力水平,正如同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常用的是“三三制”的战术以及更多组织方式变化,让一只装备不占优势的军队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在农业上,不论是装备条件上的进步,还是组织结构上从农业集体化到包产到户、再到鼓励种粮大户的变化,每一次农业组织方式的变革,都是在适应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看似有分有合,实际上一直在螺旋式进步。特别是组织方式变革带来生产关系的跃迁,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更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
代表委员采访:
新质生产力,
就是能够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先进生产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在会前准备了多份委员提案和代表建议。代表委员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透露了议案提案背后的更多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是创新,其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能够优化各种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首先强调的是创新,是高质量的先进的生产要素的集成。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一以贯之的。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到实践层面,从企业视角需要三个“力”:一是要素“协同力”。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的创新协同,向劳动力和工具、平台的优化配置要生产力,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动能;二是产业链“更新力”。新质生产力要求对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先进生产力;三是生态“优化力”。姚劲波认为,这里的生态既包括生态环境也包括产业生态,核心是健康协调可持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对新质生产力的三方面表述,也做了对应描述——要加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加快推动重型燃气轮机系列化、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先进核电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聚焦风电、太阳能、氢能、电力电子、新型储能等领域,加快打造能源装备领域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指出:在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但不能老是靠资本市场融资,还要靠企业自身造血。现在大部分整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基本上都是亏损的,只有极少数挣钱。企业要回归到正常的商业逻辑上来,企业要盈利,要挣钱,这才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从代表委员们的诸多观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产业界、科研界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各有抓手。或者强调其创新动能、技术策源,或者关注其优化整合、产学研合作,但归根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现金流、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赚到钱,才是真正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不赚快钱,但并不代表不赚钱。企业界代表,果然更关心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新质生产力如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如何在增加供给的同时,提升需求?毕竟,只有供给没有需求,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
从代表委员们的观点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以新质生产力优化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多产业的合作,提高多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让各生产要素从加法到乘法的效率提升,是大有机会的。亿欧此前也就此发表过文章《数据入表,财富进门?》进行专题探讨。
新质生产力:
如何因地制宜,各省积极博弈
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首次提出后,一直被产业各方所重视,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5日,总书记来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进一步补充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就是总书记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的十二字方法论。
各地是如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那就要对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有更深的解读,比如报告中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那么,什么是适度超前,到底是鼓励适度还是鼓励超前?一方面担忧AI时代算力不足,一方面我们又担忧地方政府一拥而上导致算力过剩。
适度超前建设是什么意思?亿欧此前也发表过专门文章《咱给算力“算算账”》,讨论算力是否过剩,并给算力算了算账。
实际上,适度超前,是指经济薄弱的省适度建设,而经济较强的省份超前建设,有的省多建设一些不叫超前,有的省少建设一些也未必叫适度。政府工作报告一直都是微言大义,但又方向明确。
因地制宜,也包含着各省之间的博弈。
比如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首提“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为什么要加大对农业大省的转移支付?因地制宜,就是农业大省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限制工业用地吗?如何保证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上具有更多的积极性?
报告中的这一新增内容,与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精神要求是一致的。
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提出这一主张?正是因为农业大省发展工业的条件相比沿海更难,只有讲出自己的困难,才能够获得政策的关注,发挥全国力量,进行专项转移支付。
而平衡好地区利益之后,农业稳则国家稳,这也同样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何在政策设计中,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冲突,让不同地区能够从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全国一盘棋,实现发达地区对资源能源人力输出地区的利益补偿,新质生产力的这一重要新特征,也是很多解读中极少被关注到的。
要了解各地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可以翻检地方的2024政府工作报告。
以四大直辖市为例,北京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培育生物制造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
总结下来就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为主体的一系列产业链。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尽管北京已经有了北汽,理想汽车,但显然北京还有着更大的产业目标,小米汽车就是一个重磅新选手。由于雷军的巨大影响力,小米汽车也收获着超越传统主机厂的流量关注。
上海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抓龙头带生态,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壮大制造业集群、深化科技赋能、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天津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把握未来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做实增量。顺应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与超算、生物制造、生命科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深海空天、通用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特色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紧密服务我市先进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可以看出,不同于上海、重庆,天津在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将科技、产业与城市更新做了并列,这也意味着,天津将借助城市更新来提升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落户,安家购房定居,并以此进一步增厚产业的人才基础。对于二线城市来说,这样的发展路径也是非常务实的。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理论,同样也有实践的佐证。比如,被誉为出口“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2023年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而这“新三样”,就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体现。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极大的国家来说,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不仅在央企国企,在大国重器;也在民企中小微企业,在基层,在田间地头。亿欧也将继续观察产业与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案例,为行业提供研究报告等多形式参考。
参考资料:
新华社: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个“新”看中国经济走势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