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汽车第一城之争

2025-04-15 18:23

  汽车产业,对于北京,对于上海的重要性不只体现在经济规模、更在于其作为动力引擎,推动城市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与智能化升级。

展会.jpg

  上海,不再满足汽车产能数量上的增加,开始追逐另一些更显科技成色的指标和成果: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全产业生态,单车智能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为关键支撑的高级别自动驾驶。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分三走,一是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二是协同联动支撑产业链安全稳定,三是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在应用方面,202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规模力争达到200万辆,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80%,并建相匹配,数智化升级的充换电设施体系。

  城市新能源汽车争霸赛进入下半场,特点就是从产量到生态,从制造业逐渐转向更高技术含量、更数字化的新兴领域,具备强大的连接和赋能产业的能力,这其中,城市的创新能力备受关注。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引擎,金融中心则是为科技服务的,北京之所以是超一线城市,是因为金融和科技都强,2023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最高的20个城市中,最高的是北京,接近2950亿元;而上海为2050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4.34%。

  2023年新授予的发明专利中,上海(4.43万件)只有北京(10.79万件)的41%,因此,上海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需增加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城市定位,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更明确地提出了“在上海率先推出更多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

  在北京的城市定位中,制造业并不是重点,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似乎违反了它的城市定位?不,这是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自然演进,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是北京功能定位的拓展。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无与伦比的综合优势,走的不是单纯科技创新之路,而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之路,是新经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之路。

  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要有持续性,形成良性循环,还是要靠企业创新,北京的汽车产业发展,利用好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等发展优势,加大新品研发力度,造高端车,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结硕果,北京2024年的GDP增速跑赢了全国,出力最多的行业之一就有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速度可谓一骑绝尘。

  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而是要扎根新质生产力和高科技行业,以多年汽车行业沉淀下来的种种底蕴,提供和汽车相关的所有圈层和生活方式。

  北京亦庄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120余家,初步形成由整车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创新型企业为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涵盖车、路、云、网、图、数据、汽车芯片等各细分领域,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2027年产值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那么,电动汽车代表着现在,智能网联汽车则预示着未来,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必然抢占的制高点。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在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化升级的进程中,掌握核心技术,占领科技制高点是要点。

  2025年或将成为AI上车的关键之年,人工智能将与汽车相互成就,实现双赢;汽车研、产、供、销、服务全流程及整车、零部件等各环节都将由浅入深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汽车行业带来全新变革。

  北京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风头正劲的小米汽车,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达300亿元,AI及相关业务将占四分之一。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将全面加速,反向推动电动化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形成双向驱动的良性循环。

  2025年,北京汽车产业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进车规级芯片、高阶智驾系统、新一代动力电池等攻关;发挥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三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实现关键技术产品CNAS或CMA测试许。

  与新一线城市相比,北京拥有众多无人驾驶技术公司以及较为前瞻的无人驾驶路测政策,百余家自动驾驶企业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众多的科研机构在北京共同形成了国际领先的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上海汽车产业的一步大棋,叫做“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上海目前已经聚集了大量智能驾驶的上下游企业,在城市产业竞争中,从整车,上游硬件,算法,都有完备的供应链。智能驾驶正站在技术突破、用户接受度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转折点,上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4 年 12 月,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数据采集车正式发车,这标志着上海在智能驾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市场需求来看,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智能驾驶的需求十分旺盛。

  如果说 2024 年是整车智驾的 “元年”,那么 2025 年则是自动驾驶关键之年,上海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引领者,将决定其未来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作为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代表着新质生产力,也是新的决胜关键,上海也在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上海,不断将自己的汽车产业触角延伸,成为制造、研发、贸易、博览、运动、旅游等多元化的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比如最近举办得风生水起的F1中国大奖赛。

  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前沿的技术,更要完善的供应链。依托上汽和特斯拉等整车企业,上海已聚集了博世、大陆等上千家零部件企业,建成零部件产业体系,涵盖了从研发设计、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到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

  上海已建设的1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汽车领域占比高达22家。上海嘉兴拥有汽车上下游相关企业4000多家,成为中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最密集的地区,整车厂、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汽车外饰系统、汽车软件园、发动机厂、变速箱、电气电机等各类汽车制造企业和园区随处可见

  北京地区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关联企业约3926家,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电子电器类企业,共796家;其次是智能网联类企业共543家,汽车芯片类企业共492家。

  北京主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塑造更有韧性的产销体系,推进产业链图谱落地,在三电、感知、底盘等关键领域,加强产业基础培育,提升制造与供应能力,落地一批标志性零部件产业化项目。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