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汽车第一城之争

2025-04-15 18:23

  如果说,北京是在培育龙头兴产业,那么上海则更着重于在既有资源基础上做优做强,但他们的目标都是要进化为新能源汽车城,智能化汽车城。

  汽车是北京制造业支柱产业之一,在传统品牌产量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北京积极推动汽车产能重心由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调整优化,打造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推动传统车企转型,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北京新能源车产业的竞争力,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目标是,2025年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突破30万辆。

  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北京新能源汽车供需两端的优势十分显著,市场潜力巨大,按照《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北京将着力打造“2+N”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格局,突出经开区、顺义区整车制造“双基地”引领,强化房山、昌平和怀柔等特色制造和零部件“多园区”环绕支撑。

  北京新能源造车版图已经基本清晰,产业的亮点是:小米汽车加速推进,北汽集团“孵化”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狐,理想汽车建成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形成合力。

  龙头企业是产业的火车头,是驱动城市的关键力量,已经成为城市产业之争的胜负手,小米汽车,承载着北京汽车产业的崛起希望,区域汽车产业复兴的沉重使命。

  北京市以特批的方式帮助小米拿到造车生产和销售的两大“资质”,在智能工厂建造方面一路绿灯,最快的速度拿到大片工厂土地,工行、农行给贷款,甚至拿出财政来补贴,因此,雷军说,如果没有北京市的支持,想要在三年内把环环相扣的造车工作搞定是不可思议的。

  北京为小米汽车赋能,小米汽车为北京而战,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小米汽车成为北京,也是整个中国北方经济圈新能源汽车产业唯一的一张牌。

  不到一年时间,在北京亦庄,启动投产的小米汽车工厂成为北京智能制造的新地标;小米SU7创下国产新能源首销新纪录,是当之无愧的顶流;进入2025年,小米SU7月度交付量连续超过2万台;全新亮相的SUV车型市场表现也被广泛看好,但近日小米汽车3人遇难事故引起了全网议论。

  小米汽车背后的北京成了最大赢家,2024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8倍,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新能源车的带动下,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增幅达到近十年来新高。

  不仅小米,传统车企北汽也在加紧新能源车的布局,已构建极狐、BEIJING 和享界三大品牌,2024年,旗下新能源车主力车型极狐汽车实现销量8.1万辆,同比增长超169%。

  北汽蓝谷宣布与华为开展智选合作,首款“华为智选车”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成为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新能源智造工厂,规划产能12万辆,后续可扩展至30万辆。享界定价在39.98万元多,性价比远超90万级别进口豪华轿车,上市72小时,预定超8万台。

  理想在接手现代第一工厂,首款纯电动MPV量产上市;北京现代也在努力,已将新能源转型的重点从单纯引进转向了依托中国本土化开发,打造顺应国内的新能源矩阵。

  慢下来的北京汽车产能并未消失,而是被新玩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崛起的三家优质新能源车企,代表着中国三种新能源车企发展范式:一是造车新势力理想;二是华为模式享界,三是由智能手机公司自主造车,打造“人车家全生态”的小米模式。

  拥有完美的科技生态的北京,正在为传统汽车城市转型提供着宝贵的借鉴,这座曾以现代、奔驰为主力的城市,正在成为自主品牌小米su7的主场,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新的“核爆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汽车是上海工业里最大的子行业,上海正在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其中之一是新能源汽车;正在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之一就是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工业。

  上汽集团、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上海汽车的走向,特斯拉是美资品牌,而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对上海市的经济、产业布局及技术创新都举足轻重,在上海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上海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支持上汽转型发展。上汽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无出其右,多领域技术投入整装待发,自主品牌、新能源,是上汽跃迁之道,是一场蓄力三年的战略转型(详细内容可参考本公众号2月28日发布的原创文章《上汽如何王者归来?》)。

  产业变革的深层逻辑——唯有掌握核心技术主权,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上汽集团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十年1500亿研发投入铸就的“七大技术底座”,这是上汽在纯电、混动、氢能三条技术路线上实现全栈自主,穿越行业“寒冬”的底气所在。

  随着产品线调整和技术创新应用,上汽DMH超级混动1.55L/100km的油耗极限,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技术的硬核实力。而在汽车智能化上,华为团队已正式入驻上汽乘用车,双方确定采用智选车模式,而上汽最新注册的 “尚界” 商标,将承载这个全新品牌。

  上汽合资品牌在短期之内仍要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但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两大巨头主动改革争当合资2.0时代的领跑者。上海不再只有上汽,时代巨浪下,跨国独资企业开始成为新的补充;车企类型愈发多元,互联网造车、ICT造车……方兴未艾。

  上海新能源汽车的版图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上汽、特斯拉、丰田多强鼎立的格局逐渐清晰,特斯拉规模效应叠加上汽新能源车转型成效,还有新能源车新势力——蔚来、理想,上海汽车产量中新能源车正在步入佳境,2025年开局,上海汽车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守住了上海汽车工业的基本盘。

  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品牌,逆袭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引领者,而城市的发展必须与时代齿轮同步,必须抓住这个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重大机会。

  汽车产业对上海、北京经济影响较大,而国企龙头——上汽与北汽,通过技术平权,主动构建起城市汽车行业的“命运共同体”,从旧模式到新模式的嬗变,从国有汽车集团向世界级科技企业跃迁,进而将“中国市场定义权”转化为“全球规则话语权”。

  三、未来,变换赛道谱新篇

  目前,汽车工业与城市发展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拉长时间轴来看,特大城市与汽车产业构成了一种与生俱来且不断深化的强关联,成为命运共同体。但是,城市不再是一味看重汽车的生产制造,而是致力于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结合,其竞争维度,已从单一产品较量升维至技术标准、生态联盟与全球规则话语权的全面争夺。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