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属于中国的“供应链创新模式”

2017-12-05 15:42 | 作者:施云

  翻开任何一本供应链管理书籍,你都会看到许许多多熟悉的名字,它们的描述结构通常是:某家世界五百强公司+某种供应链管理模式

  例如:福特的流水线生产、丰田的精益生产、戴尔的大规模定制、ZARA的极速供应链、7-11的精准零售、亚马逊的智慧物流……

  当然,它还有可能是这样的描述结构:某个国际机构或某个专家+某种供应链管理技术

  例如:Joseph Orlickv的MRP、Oliver Wright的S&OP、VICS的CPFR、Kraljic的供应定位矩阵、Hau Lee的供应链战略矩阵、A.T.Kearney 的棋盘博弈采购法、SCC的SCOR模型……

  但是无一例外地,在这些名字中,无论是企业、机构或者是个人,没有一个来自于中国!

  是中国缺少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土壤吗?显然不是!我们早就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世界上每五支笔中有四支产自中国,每五辆车中有一辆是中国制造,每四件玩具有三件来自中国,每三件服装有一件产自中国……

  是中国缺少世界五百强企业吗?显然也不是!201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共有113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排在前100位的有20家之多。华为、联想、阿里、京东、苏宁、东风、上汽、一汽、鸿海、中石油、中石化、中粮……这些五百强企业每天都在供应链的世界里与对手厮杀角逐!

  但是,这依然没有摆脱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创新上,中国依旧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对于许许多多如笔者一样的供应链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汗颜和尴尬的事实!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供应链管理实践和学术界的不断努力和推动,今年十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仅是所有中国供应链管理者值得庆祝的一天,也是中国由供应链“贫穷国家”迈向“富裕国家”的起点!

  指导意见同时也确定了中国供应链创新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虽然方向已定、未来可期,但是我们还是得清醒地认识到,在现状和目标之间依然存在着一道深深的鸿沟。这道鸿沟并不会在2020年到来之时,因为我们拿出了一个所谓的“100强企业名单”而彻底改变,也不会因为三年之后我们对外号称成为了“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而被世界所广泛认同。

  这个最终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应当是:有多少“中国供应链的创新模式”会被全世界、全行业所认可、推广和使用,甚至出现在全球大学的教材里被广泛传播和传颂!

  那么,在这剩下的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应当做些什么,我们如何迈过这道鸿沟?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供应链管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分清楚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应用

  创新和应用是两个概念。在笔者看来,中国目前大部分的企业或行业还远远达不到具备供应链创新能力的水平。这些企业,大部分来自传统行业,供应链基础还十分薄弱,有的甚至连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意识都尚未建立起来。没有基础,又何来创新!

  在笔者的另一篇文章《供应链管理——从原始到智慧》中曾经提到,我们可以把企业的供应链成熟度分成不同的等级,从原始级、初级、整合级、协同级,最后到智慧级供应链,就好比好比登台阶,下一级是上一级的基础,上一级是下一级的目标。基础不牢,台阶会垮;目标太高,无法跨越。饭要一口口吃、

施云

施云

作者,讲师

文章:15 篇 阅读:789,260 次

施云,畅销书《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作者,高级经济师、工程师,厦门大学MBA,CPSM美国供应管理专业人士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厦门大学—中国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卓越供应链总裁班讲师,厦门大学MBA供应链管理俱乐部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物流”EMBA总裁班讲师,上海大学需求链研究院资深专家,世界500强亚太区部门负责人、全球流程负责人,是多家供应链相关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多个产业研究院的顾问以及企业的内训讲师。

小编推荐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