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售后零部件配送中心的精益设计与管理

来源: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 | 2013-03-12 16:46

  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上海临港售后配送中心于2011年11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汽车售后零部件仓储配送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并在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中广泛使用了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从物流作业的多个层面实践了精益管理的理念。所谓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完善的规划分析,在合适的作业环境中使用恰当的设备,并将人员、设备、目视化、作业流程用信息系统高效整合起来,以实现精益迅捷的物流管理目标。经过8个月的辅导期后,该配送中心所有规划目标均已达成,在2012年6月成功地将OTD(order to delivery,交货期)时间自3天缩短到了22小时(含夜间休息时间),外借仓库面积削减了30%。

  物流设施规划 

  大型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

  1.布局 2011年启用的临港配送中心为整个项目的一期,使用面积约32000平方米,承担了零部件包装加工与全国配送的总库职能。由于一期项目的特殊性,该配送中心采取U型物流动线布局,包装线设置在仓库的南部,占地5000平方米,其余为配送中心。

  2.货架系统 在货架系统设计上,采用窄巷道存储、宽巷道拣选的策略。由于汽车零部件尺寸不规则、大体积零件较多的特点,所以预留了大量折叠架灵活堆垛区。对于拣选任务占40%以上的中小件,采取阁楼式货架的设计,并且为了提高拣选效率,在阁楼式货架整个区域部署了分拣传送带和快流件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阁楼货架共三层,入库系统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RFID系统,通过读取循环周转箱上的RFID信息从而将入库的货物分拣输送到指定的楼层位置。 为了降低成本,阁楼式货架区去除了不必要的侧封板,在货架设计中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储位。当然,这一设计有着特殊的前提:一是目前零部件包装方案并不完善,无法定义出合适的体积数据;二是配送中心采取浮动库位管理制度。 在新库启用、旧库向新库搬迁的前期,货架系统尚未全部部署完成。此时,事先预备的一盒两用的组立式零件盒发挥了作用。有货架时,零件盒可嵌入货架组中充当容器;无货架时,零件盒立即被快速装配成8000个临时库位。目前临时库位已被拆除,组立式零件盒分解到库区的各个库位、闲置空间中,充分利用了仓库空间。异曲同工的是,对于大型零件,则采用巧固架作为堆垛容器,不用时折叠收纳,使用时展开堆垛。

  3.搬运设备 为了提高整个物流中心的作业安全水平,在搬运设备规划时倡导“室内轻型搬运”的理念,尽量使用托盘车、轻型拣选车,来代替笨重的平衡重叉车。 在物流系统设计中,针对水平搬运、1~3米搬运、3~8米搬运,设定了不同型号的搬运设备。在托盘货架区,大量使用磁导线窄巷道拣选车以提高作业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由于订单分拆拣选后必然导致合流分拣,因此配送中心增设了一条双向自动输送分拣线,按当日的维修站发运线路合并维修站拣选箱。输送分拣线与承担40%分拣任务的阁楼式货架区相连接,处理了大多数拣选箱的合流分拣任务。分拣后的发运箱被放入笼车后分派到相应的发运道口。

  4.信息系统 临港配送中心部署了WMS仓库管理系统以及快流件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采用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于,将仓库内部所有的作业流程覆盖在内,并将主要作业设备串联起来,使整个物流中心的运作,从以前的粗放型结果管理进化到关注细节的过程精益管理,物流中心成为了一台可调教的物流机器。通过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报表,管理人员可以对仓库的运作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合理分配资源,有效提高精益水平。比如对于每个区域的人均作业条数的统计,可以帮助识别资源分配不足与怠工现象;对于拣选速度异常慢的区域进行量化分析,找到瓶颈加以突破;对于进入某个实物操作流程而超期未完成的,进行KPI考核分析。 除了一些普遍使用的WMS功能,临港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还有以下亮点:采用了基于车载终端和手持终端的无纸化运作和移动打印技术,外接了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并外接了叉车导航作业系统。其中,无纸化运作与移动打印技术杜绝了单据流转中的差错与浪费,原有工作环节中必要的单据打印仅保留了发运交接的一小部分,其余则全部取消;快流件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实现了超越拣选与批处理,将阁楼货架区拣选时间缩短了2.5小时(降幅达到30%);而叉车导航系统的使用,则显著降低了操作员思考、寻找、纠错的无效劳动,提高了作业效率。

  5.节能环保 值得一提的是,在临港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中大量引入了节能环保理念。 如,一般的物流中心的照明系统,通常采用日光灯或者声控日光灯,而临港配送中心全线采用了LED照明,节约了用电量。 再如,在配送中心的室内环境规划方面,部署了能耗较低的巨型工业风扇替代了工位空调,通过搅动空气流动来调节室温,并改善了厂内通风状况,可调节室内温度达到3摄氏度左右。  物流运作管理  临港物流中心在物流运作与管理中也引入了精益理念,提高了作业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入厂绿色通道 零部件供应商的货物在送达临港配送中心入库时被赋予入厂标签,这是上海汽车实现货物追溯管理的源头。零部件依据系统设定被送到不同的包装线进行流通加工。与众不同的是,临港配送中心对于前一天有缺货记录的零部件,在系统中设定了特殊的操作步骤,提示操作员用颜色标记将零件标示出来,优先上架处理。

   2.线路发货 为了提高拣选出货的合箱效率,发运标签经过两次变革。在初次规划时,采取“百家姓”为维修站赋予目视化简称,合流时在发运道口寻找“百家姓”以确定合流箱的位置。但该方案实施以后发现,现场眼花现象时有发生,更严重的是“百家姓”本身没有逻辑,非熟练工人很难找到对应的发货道口。于是,临港配送中心发起了变革,采取4位数字定义维修站发运箱牌,4位数字包含了日期、道口、运输线路等信息,既有逻辑性又便于记忆。“线路发货”成为临港配送中心发运管理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改进,为后续一连串的优化工作打开了先机。 在小线路编码目视化作业的基础上,临港物流中心还实现了按线路编码释放任务波次的作业模式。在所有作业终端上实现了先进先出的领取任务模式,从任务流开始按照时间排序。随着对拣选作业中各项资源分配的多次调整,实现了先放任务先发运的目的,进而推动发运时间的排序。

   3.订单排序 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尽快将缺货零件送达客户手中,临港配送中心曾经对大多数缺货零件采用快运方案,但由于其成本高昂,后来不得不重新考虑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成本较低的定时班车运输可以解决一部分缺货延期订单的运输问题。因此配送中心重新排定了延期订单的处理顺序,优先处理次日班车线路的订单,既节省了运费,又缩短了仓库人员的工作时间。

  4.机械化包装 为了降低配件物流的成本,应当从整个供应链上挖掘利润。通过对零件价格拆分分析,临港配送中心将部分流转快的零件自行包装成为了企业新的利润突破口。利用自有包装线,配送中心对常用零件进行集约化包装,从而获得了比供应商包装更低的零件成本,这已成为扩大自行包装范围的主要思路。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工成本的分析,临港配送中心决定进一步采用机械化包装设备以缩小人工包装方式的范围。2012年11月,3条机械化包装线陆续投入使用,批量大、形状规则的零件采用机械化包装成为了优先试点。

      经验总结  临港售后配送中心是继仪征配送中心、南京配送中心之后,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自主设计实施的第三个物流配送中心,在该项目中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的理念逐渐成型。信息系统、作业流程、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目视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大的物流系统的一部分。从整体解决方案的高度去思考精益管理的问题,不拘泥于头痛医头的局限思路,是物流规划的关键。同时,物流规划人员应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物流运营中去,现时现场进行持续改善。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