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利得:伸向服装带来的个性化阵痛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2013-01-31 17:21

  每一家服装企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一样,个性化使国内中、小型物流公司具备了与国际上的物流大鳄较量的底气,并在招标会上击垮他们。然而这种个性化也使其与其他合作伙伴,在协同供应链运作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把物流管理交给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做,而不仅仅依靠自营物流,这种现象近年来在服装行业越来越普遍。

   “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服装企业开始改变其传统的物流方式,逐渐采取外包策略。”据德利得物流公司的运营总监恽绵介绍。

   服装企业两难

   服装物流外包不外包对于当前的众多服装厂商而言,这是个难题!

   过去,我国服装厂商多把经营重点放在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上,而为服装加工系统提供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管理相对比较粗放,始终是一处“软肋”,导致了库存过大、物流成本过高、反应速度过慢、退货繁琐等一系列问题。

   对服装行业而言,供应链是命脉,终极目标在于保证货物的满足率。消费者对同一档次的品牌有很多选择,价格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因此服装商最怕缺货。如果在销售黄金周期内断货一天,损失将非常巨大。因此,如何整合供应链,建立“小批量、多批次、快出货”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成为服装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现代物流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网络,专业化的运作模式,高效率的配送系统和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已经在提高产品流通频次,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方面显现了巨大的功力。

   服装物流外包,还意味着剥离不可预测的经营风险。比如库存发生火灾会导致损失惨重,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后,再出现事故就有人赔偿了;再比如配送时无法避免的货损货差,原来全由自身承担,外包后物流企业也会对差错部分进行赔偿。

   另一方面,服装企业想说外包却并不容易。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时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用行话来说,服装的发布具有“季”。这里的“季”早已摆脱了原来“季节”的概念,变成一种产品更新换代的符号。发布服装时,厂商不再单纯依据四季气候,而是跟着市场走,增加了更多时尚的元素,目前在多数服装厂商每年有多达8~12个“季”。

   正因为服装行业具有产品更新快,波动性强,不易预测,退货比例高,单品管理难等特点,要找到完全符合服装企业要求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确实很难。

   物流公司接招

   在北京德利得物流公司一间7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一排排印有国内某着名服装品牌标识的纸箱整齐地摆放着,占去这间仓库的大部分面积。

   工作人员介绍说,光是这一家服装公司的产品,在入库和出库时的清点、验收以及采集信息等一系列工作,就需要30多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这些产品是厂家刚从广东运过来的,不会库存多久,很快就要拣货出库。”

   去年建立起合作关系后,这家国内着名服装公司就撤消了原设在北京的物流部门。“德利得现在就相当于他们在北京的物流部,或区域配送中心。只不过我们在核算和服务上操作起来更灵活。我们的运输、仓储以及信息系统能同时服务多家客户,成本就分摊了,提高了经济效益。”

   回忆起整个中标过程,恽绵说德利得的优势在于事前沟通和个性化。“招标时,竞标企业分两类,一类是事先做足功课的,另一类是临时抱佛脚进入的,这两类公司中标的成功率完全不一样。”

   “在招标之前,我们和服装客户的沟通,有时不是一、两个月,而是一、两年。先看双方在理念上是否一致,然后,对方开始了解你的本事。”恽绵介绍说,以往的客户案例,如何沟通信息,解决问题等,都是他们要了解的内容。

   正式进入招标后,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因为知道客户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标书里做出来的解决方案必然具有个性化。“这使得国内中、小型物流公司具备了与国际上的物流大鄂较量的底气,并在招标会上击垮他们。他们就输在个性化上,因为不了解到服装行业的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能从理论上分析其供应链,然后根据一个标准的公式去运算出共性化的结果,而实际上每一家服装企业背后的流程都不一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有所区别。”国内一家中型物流公司的总经理介绍。

   对于主攻专业物流的德利得而言,这一系列工作自然开展得驾轻就熟,“公司向来擅长深入客户,他们的酸甜苦辣我们都会尝。所有客户公司的物流经理或销售经理一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我们就跟着感冒。”恽绵打了个贴切的比方,“因为他们一出现问题,肯定就跟我们有关,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时装销售波动大,无法执行订单式生产销售,几乎所有服装企业都采取计划式和预测式。预测是从头开始的,根据门店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库存也是动态的,涉及到全线库存,包括制造工厂,销售公司和门店,还有路途库存等。这种动态管理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必须与每个环节紧密相连。

   如今,这家服装企业只要根据自己的销售计划和市场状况,按“季”把货拉到德利得,然后直接管理供应链末端的门店就可以了。

   在正向物流中,德利得对来货进行验收,采集信息,分拨,辅货,出库到每一家门店,再根据各门店订单进行补货,整个过程周而复始。在这个过程中,德利得把该服装企业的制造工厂,分销商,经销商以及销售门店串连起来,完成整个商流。到了“季”末的时候,逆向物流便开始,退货回到物流公司的配送中心,经过重新加工、清洗、整理、熨烫、库存、出库等一系列工作,最后重返门店进行折扣销售。

   阵痛中前行

   为了减少供应链风险,服装厂商往往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而不会一揽子外包。目前,服装厂商自己组建的物流公司承接大部分业务。另外,通过区域划分的方式,外包出去一小部分。在过度期内,通过观察实施效果,逐步扩大外包业务的比例。

   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问题都是到了具体操作时才出现。

   首当其冲的是信息对接。市场预测来源于前一“季”的需求信息,因此信息系统不仅要传递销售信息,还要传递市场分析和物流信息。按业内人士的说法,国内的物流信息系统水平并不差,满足服装厂商的物流服务需求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接口。

   当前,服装企业和物流公司双方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种类繁多。有些公司可能使用自己开发的信息,连“语言”都是自己的。尽管这些信息系统在功能上都没问题,但与外界信息系统存在接口障碍。

   信息对接的转换过程,需要双方的软件公司共同出面,参与合作,由此则引出软件公司的费用问题。用恽绵的话说,“涉及到成本就比较麻烦。究竟谁承担?如果只是更改软件的一次性成本倒好说。关键是在随后的合作过程中,双方的信息传递要通过光纤、专线来实现。这样又出现了传输成本,一个月好几千,没完没了的。”

   在业务操作上,服装企业具有不确定性。比如,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严格约定C类产品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出库,而服装企业在某个时段却要求C产品立刻出库进入门店。这项操作与物流信息系统特点不符,麻烦再次出现,信息系统还要再改……总之,物流公司要采取不同策略应对不同的业务流程。

   德利得与服装客户之间的类似磨擦,一些已然成为过去式;另外一些也许就在不远处潜伏着,等待新的对策。

   回首一年的合作历程,恽绵说,中间有些过程很痛苦。无论如何,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合作还要继续。指引双方携手顺利前行的,唯有变革,即使变革伴随着阵痛。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