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人数的暴涨,给管理上带来了巨大挑战,却也在一段时间内解了京东物流问题上的燃眉之急:依靠大量人工处理日益增加的订单数,保证了用户良好的购物体验。但仅仅靠增加人手和仓储面积就能保证物流速度的原始方法,仅能维持到京东年销售额达到200亿的规模之前。
“过200亿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一个城市的一个物流中心是根本支撑不了订单量的。”刘强东坦言:“所以当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会突然发现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从前有多少订单增加人手、增加(仓库)面积就可以,现在都不行了。”
“整个北京市找不到任何一个建筑物能够把京东库房放在一个地方,除了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但是它还不租给我们。”刘强东自我调侃道。
因此,同一订单上不同商品如果来自分布在北京各个方向的五个物流仓库,该用户的订单就可能被拆分发货。“这样一来就有很可怕的现象”:一方面对拆单发货比较排斥的客户,就会产生不好体验,投诉比例增加,导致部分客户流失;另一方面,京东的物流成本也大幅提升。
为改善这种状况,京东一直在投入大量资金自建物流体系。而且在京东订单数量持续翻倍增长的状况下,在年销售额越来越逼近200亿的时刻,通过技术层面的改进和完善,用智能化的物流处理系统来改变物流瓶颈,就显得迫在眉睫。
学技术出身的刘强东也深刻明白技术的重要性:“京东除了物流之外,第二大块投入就是研发,今年(2011年)光研发这一块就投入三个多亿,超过我们的广告费,除了物流之外,超过我们任何一方面的投入。”
在1000多名研发人员的努力下,京东的研发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京东物流中心,有京东自主研发的物流中心的命脉——“信息实时处理系统”。通过系统终端,可以看到每一笔刚下的订单,每一个刚注册的新用户,每一笔订单的处理情况。
另外,京东近期还上线了GIS包裹跟踪系统。快递员手持PDA终端,派送路径可以做到最优化配置,例如根据派送距离远近、订单体积重量大小等因素来为快递指出先送哪一家后送哪一家的优化路径,提高派送效率;对快递员工作过程的监管,可以极大地提升京东的物流管理水平;快递员与用户现场接口这个环节的用户体验亦可以为京东加分不少。
供应链整合桎梏
物流瓶颈是刘强东心中深深的痛,供应链问题也一直是他的心结。
三年前记者在第一次采访刘强东时,聊到供应链体系,他当时抱怨,很多3C厂家不给京东开放接口。三年后再次谈到这个问题,刘强东的抱怨情绪已经淡了许多,但仍难掩话语间的无奈和失落。
物流的确是目前阻碍京东发展的一大块顽石,但在京东不计血本的大量投入资金建设仓储和研发处理技术的情况下,经过几年痛苦努力至少可以改变如今的局面,甚至可以收获像Amazon那样的喜人成果,但供应链带给京东的挑战,却绝不是靠京东一己之力便可解决的。
刘强东初衷不改:“我希望大的供应链、厂商承担着前半段,而京东承担着后半段。两者合在一块就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链条,能够给前半段的供应链链条提供充分的末端消费信息。”
供应链整合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刘强东谈了三四年。直至2010年年底,刘强东宣布与众多厂商签订了约200亿元的采购协议,并同时宣布所有3C产品实现厂家直供。这才艰难迈出了打通供应链的第一步。
此前嫌弃京东销售量小而不愿意供货的厂商代表,或曾经联合起来对厂商施压要求封杀京东的渠道和代理商,如今才开始成为京东的合作伙伴。
但即便已经成为合作伙伴,在数据的对接上,上游厂商却依旧不买账。国内企业在商业行为上无法做到如同国外企业,开放自己数据与下游对接。一方面国情和本土人情如此,造成国内厂商主观意愿上的抗拒;另一方面,数据对接有可能泄露商业机密,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顾虑。
强势如家电传统零售业老大国美电器,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能力,在2006年初就开始同海尔、索尼等大型供应商探讨实现ERP系统的对接,但也是无果而归。当年的国美年销售额已达247亿元。
或许京东无法打动供应商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目前的块头太小。毕竟,相较于国美当时247亿销售额,2010年销售额102亿的京东,还依旧是一个羡慕着姚明的刚刚开始发育的小孩。
上游厂商的不配合,使得京东商城供应链整合进度一再拖延,京东也因此面临重重挑战。“之所以要打通产业链,是为了避免现在这种现象:京东缺货,一部分主要原因就在于供应链前端的厂商没有供应链末端的客户信息。上游厂商生产的产品,是人们基于各种数据模型或者根据所谓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出来的,并不是市场真实的需求。”刘强东告诉我们。
在京东,iPhone4手机16G版,由于货源紧张,每天只能开放两分钟供顾客购买,每次开放都引得大批用户疯抢,但眼看如此受追捧,却只能望而叹之。
而造成京东类似iPhone4手机一样缺货或者脱销的产品并非偶然,这令刘强东十分头疼。他也愈发意识到完成上下游数据对接的重要性。此前曾尝试过与合作的供应商或代理商实现数据对接,但供应商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不高,所以对接后发现实际价值不大,很多数据不够准。而且即使对供应商接成功,厂商和供应商的数据如果还未打通,京东还是得不到全程的库存信息。因此,京东十分清楚与生产厂家直接沟通的重要性,打通数据接口就将得到最准确的库存信息。
而对于京东来讲,与上游厂商的数据对接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我们现在实际上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实现3C产品全部厂家直供这一块,几乎都实现了,这是最大的进展,就是说已经有(实现与上游厂商数据对接的)基础了。”
而在技术方面,刘强东透露,京东的EDM接口已经全部做完,目前正在跟各个厂商进行谈判,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数据对接工作。未来,京东希望能够实现跟供应商在联合包销、定制产品方面的合作,并且供应商能够依据京东一家机构的数据得出一个吻合市场需求的生产数字。
“每个京东人都是仙人掌带着刺,这样才能活下来。”也许管理失衡、物流瓶颈、供应链桎梏,这些干涸、烈日、风沙会使得仙人掌般的京东越发青翠茁壮,但前提必须是京东能够正视自己所面临的一切,调整好行进的节奏。穿上一双好鞋,会在路上走得更远。
未来一旦京东迈过物流这道坎,打通供应链,扩容自主品牌,是否会成为电子商务领域里的“沃尔玛”?
尽管很多人对刘强东的解读是曹操、枭雄,但他自己始终强调“不能成为掠夺者,建立健康的行业生态圈……”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同业一起成长,自己才能获得更多利益和机会。这位睿智70后行事风格不像IT大佬,更像精明的江浙商人。或许血统里的基因成就了他先天的商业资质,他总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更全面些,行事更果敢。而未来的京东,对手是它自己,这种形势似乎有点独孤求败的意味:“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刘强东告诉记者,再过两年,公司财报就可以公开给媒体。这样的自信来自每年超过200%的增长和供应链与上下游贯通全面布局后的优越感。无论未来京东是中国的亚马逊还是线上沃尔玛,可以确定的是,它将成为越来越具有社会价值,一个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社会影响力的中国企业。京东未来到底能做到多大?或许比刘强东现在所想像的还要大。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