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药冷链物流市场更加垂直和细分,更具定制类服务的特征,需要满足客户对产品的特定温度、湿度和运输时间需求。医药冷链物流服务内容涵盖各类温度要求:如大部分药品运输温度需在2~8℃;血浆与某些生物制剂则需-18~-30℃;冷冻红细胞与一些特殊药物需在-80℃以下;此外,对于冷链设备的清洁度、安全度和准时性也有严格要求,这样精细的要求,尽靠原来的医药批发企业自有冷链是没法满足的。
保持温度恒定在医药冷链中被严格要求,除了考验服务商温控技术,亦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第三方物流调配能力,也就是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和现实需求,需要规模大、资金实力强、技术实力过硬的第三方社会物流企业加盟其中。
早期,行业监管不严格,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自建标准较低的冷链物流以节省成本,随着监管的逐渐趋向严格,医药物流冷链规范正在完善并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更强有力的监管,自有物流无法保障流通监管要求后,才开始委托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公司,以降低成本并且转移风险。早期,关于疫苗、温湿度敏感性药品物流运输过程不当导致的负面事件屡遭曝光。
将第三方物流引入医药冷链领域,可以使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节约大量的前期投入,包括冷库、冷藏车等在内的基础设施设备都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药品运输中,毛利润最高的是冷链运输,也成为众多物流企业必争的市场高地,早在2016年,国务院取消医药物流资质行政审批事项之后,第三方物流就摩拳擦掌,纷纷布局医药冷链物流。
大家还记得新冠疫情吧!疫情爆发,使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价值凸显,也是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C位出道。在当时紧急情况下,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担当着重要使命(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本公众号2022年05月13日的原创文章《疫情之下,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C位出道》)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重点联系企业,总计28家,其中多半都是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据专家推测,中国疫苗需求量达到20亿支。高标准要求之下,中国医药冷链运输体系能否支撑疫苗的运输?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尤其是偏远地区疫苗的的运输。然而,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基本完成了全国人民接种三针疫苗的目标。
就目前来说,我国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不完善,但已跨过了摸索阶段。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个性化,特殊性、主要包括包装、整体的方案、尺寸、温度要求等等,社会物流巨头的参与,为此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方案,破解了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比较分散的现状,促进了集中度的提升。
面对医药冷链物流的蓝海,携资金网络而来的布局第三方医药冷链的物流企业,一旦入局,则必须快行,重装备,强技术,做大做强,向规模化,信息化迈进,整合相关物流资源,加快物流设施和运输网络建设,迅速成长为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药冷链物流的本质虽然是物流,但从技术层面来看,医药冷链运输真正是行业的“金字塔顶尖”,医药冷链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关键点是不断链,全程可监控。
医药冷链产品具有对温度高敏感的生物特性,从生产、贮存、运输等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专业要求,实时准确地监测冷链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微小的温度波动,同时实现温度数据可溯性。
跨界带来了活力,但也存在生物医药冷链服务行业参与者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造成毛利率持续下行、盈利能力挤压问题,随着监管力度的提升,医药冷链物流正在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进程。
同时,还存在着各地监管部门监管思路和开放程度不一,对于社会化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准入资格的理解和执行不一;药品追溯存在系统种类较多,多种编码共存,操作标准不一,需要多重操作且数据安全顾虑等现象;追溯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依然突出。
行业的升级,需要全国性医药冷链物流体系逐渐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成为这一趋势的主力军,正努力统筹各方资源,形成资源与要素共享,物流网络下沉、作业标准完善的全国性的医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但是,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服务客户时,不仅要抵制用户对标准过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抵制擅自降低医药冷链标准以及其他违法行为。不能迁就以下两种现象,一是客户擅自降低医药冷链标准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导致出现“断链”现象,药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二是用户企业会强势要求冷藏车配送,即便使用保温箱符合温控要求依然不被允许,从而对行业高效运营带来困扰。
总之,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具备发展优势,将进入竞争、共赢的发展新阶段一批优秀的企业将崭露头角,成为医药冷链物流市场竞争主体。更进一步,将走出国门,不断收获来自国际冷链物流行业的认可,实现跨境医药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
三、快递企业,大有可为
如果说医药物流被称为高端物流,那么,医药冷链则是高端中的高端,皇冠上的明珠,对于永不止步的快递企业来说,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是理所当然的,头部快递电商企业,都想打开医药冷链物流市场的大门,挤身其中,分一份蛋糕。
我国快递企业对标的国外的快递物流企业FedEx、UPS、DHL等,也是国际医药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均建有综合性的药品冷库,并配置先进的医药产品冷藏箱,采用现代化药品封装、温度电子监控等技术。
医药冷链行业是一个涵盖医药、物流及冷链的多产业融合领域,而快递企业除医药行业欠缺之外,在物流及冷链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经过近二十年的激烈竞争,能留下的快递物流企业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因此,对于布局医药物流,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医药冷链,是不差钱的,也就是说,从实力出发,成本高,投入大,他们都不在乎。
高质量的冷链运输成为必然选择,第三方物流,特别是快递头部企业布局的冷链物流具有这样的实力。顺丰在2014年3月便单独成立了医药物流事业部,随后,顺丰正式成立了“冷运事业部”,分离医药冷链和生鲜冷链资源。
新冠疫情期间,顺丰医药新增80辆医药GSP冷藏车,启用苏州、长沙、长春、南昌等7个医药仓,完成冷链药品存储配送任务;顺丰医药冷链物流根据整个疫苗物流服务中必要求设计最短的物流路径,根据订单和紧急情况进行路径规划与优化,整个物流过程中,疫苗不落地,全程温控,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