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祥:疫情冲击带来的制造业供应链新思维

2020-05-28 11:11 | 作者:王继祥

真正的应急应该蕴含在常态之中,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专门应急物流系统,常态化的物流网络完善了,信息系统先进了,每年迭代进步了,事件爆发可以立即切换到应急状态,把应急态蕴含在常态体系中磨炼与发展,远比独立建立应急物流体系重要。

制造业供应链的布局同样如此。假设美国通过疫情冲击,感受到口罩生产都变成了战略保障,应该不惜代价将产业链布局在国内,以后疫情爆发不再受制于人。于是在美国大量布局口罩生产厂,将口罩厂搬到美国。但由于没有需求,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人工费用等高昂,让口罩生产成本很高,作为战略与应急是可以不考虑成本,但是常态情况下能坚持两年吗,能坚持两年还能坚持三年吗?如果十几年没有应急态还能坚持吗?

应急态是不常有的,如果把应急态当成常态考虑是不正常的。从常态的思维角度上,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布局一定要遵循经济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考虑未来中国产业链会不会搬走,应该从常态思维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应急态。因此,未来真正决定产业链布局的,不是应急态,是常态。

应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搬迁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影响产业链搬迁的常态化要素,要解决的是我们存在的常态化的问题和短板,因为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贸易战影响,美国公司有搬离中国趋势,决定的因素还是常态因素。

疫情冲击让很多原来制造业强国感受到了供应链断链的冲击,一些制造强国却不能保障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甚至医药大国药品原料70%以上需要中国供应,感觉教训很深,印象深刻,脑袋一热,就想当然的要制定一些促进产业链回归政策。对这种应急状态下的应急政策的影响不必太在意。如果我们把根本问题解决了,把常态问题解决了,应急状态下的鼓噪就不值一提了。疫情不是年年有啊。 

王继祥

王继祥

商务部特聘物流专家、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

文章:44 篇 阅读:2,506,133 次

王继祥 男,1963 年 5 月生,河北丰南人,教授 / 研究员,商务部特聘物流专家。现任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北京易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常务副主编。

主要社会兼职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联网专业特聘教授、山东财经大学物流专业兼职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物流领域组长、北京车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等。

王继祥是中国软科学学会、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金属学会的高级会员。共发表各类研究论文 90 多篇,完成各项研究报告与咨询报告 60 多篇,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项奖励 30 多次,有四项成果通过部级鉴定。

小编推荐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