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际刚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备件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备件物资学院兼职教授、燕京理工学院特聘教授等。
要对中国电子商务相关的战略和政策做出比较科学的界定,主要从以下几个基本维度来看那就是,全球视角、战略思维、紧扣国情、创新理念,以及符合人类的发展进程。目前我们中国物流业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我们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上升,第二是物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三我们的物流业正处于机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使世界变成平, 全球化使世界变小,全球化推动世界的经济增长,而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增长要求更好的全球贸易连接。这种全球连接包括交通运输、物流、通信、互联网,连接也包括金融、制度、文化、知识技术。这种全球性的连接,也会推动全球性的要素维护包括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知识流的流动和发展。这种全球性的连接,全球性的流动,会进一步的推动全球化,进而进一步的让全球市场的经济处于一个良性的互动中。
在目前的的全球流动和全球格局中有三个值得注意基本点:
1、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的连接和全球的流动。 如果从连接能力来说, 排在第一的是德国,排在第二的是中国的香港,中国的连接能力只有德国的二分之一。
2、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中国占世界的连接和流动地位继续上升。
3、由于物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微企业能够在全球流动中成为小微的跨国企业。
我们正在迎来新一代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也就是说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正在我们的生产流通消费进行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而下一代的新科技不仅仅是信息网络技术,也包括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新产业的一些新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新格局。
在新产业和新格局中我们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就是德国。德国制造业为了继续领先世界,近年来提出两个战略。
第一个是德国工业4.0战略。这个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互联网、物的互联网 和服务的互联网,实现人物和服务的全面的信息化网络化。通过信息网络使得生产实现智能化,也能将信息成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能够对市场做出灵敏的反应,让市场变得更有弹性。
然而,德国政府认为德国工业4.0还不足以保证德国工业的未来。所以在2014年7月份德国又提出一个智能服务世界的战略。也就是当智能产品生产之后,将就有采购、运输、库存、包装、批发、零售等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 。通过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加上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而实现德国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到零售的全过程的智能化。
另外一个需要把握的全球的一个态势是全球的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我们中国的经济在2010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结束了美国110年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历史。美国是1890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在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也就说整个世界的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转移。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巴马说重返亚太向东看的很深刻的时代背景。
另方面就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的贸易巨人。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中国的产品出口世界230多个国家排在世界第一,排在第二的是美国,中国出口的产品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出口额,而且这种优势还在进一步的上升。
中国在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贸易大国的同时,中国也在成为世界性的物流大国 。从铁路、公路、水路的货运周转能力来看中国排第一位,从航空来看中国排世界第二位。中国也形成了全球的电商网络市场,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商网络零售大国。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的电商物流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战。在2010年中国一天的快递量是1000万件,美国是4500万件,日本是1500万件,中国排第三;到2012年中国一天的快递量是1500万件,2013年2500万件,2014年中国一天的快递量将超过4000万件,中国将会迅速的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
尽管中国已经是物流大国,但是中国不是物流强国。从世界银行的指标来看中国的通关效果、基础设施、海运能力来看中国的物流能力包括货物跟踪、及时性、基础设施来看中国的物流能力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但是领先于发展中国家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1974年生于浙江嵊州,1993年7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4月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5月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工作于社会发展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社会政策研究。2010年3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出版了《迈向物流强国----中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 、《物流经济分析》、《中国医药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国与全球资源治理》 等著作 。代表性论文有《物流强国的总体战略设计》 、《中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思路》 ,《中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 ,《构建面向未来的国家物流系统》 ,《新时期深化铁路体制改革思路》《促进中国制造业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