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电商的高退货率,不是双11才有,只是双11让退货产生的问题突现出来而已,平台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也有利于商家增加销售额,然而在落地之后的长时间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应有的退货潮,甚至是恶意退货,使商家受损,物流承压,平台无奈,如何规范退货,使其走上各方都赢的发展道路呢?
一、诚信为根本
有一个数据,是各大电商平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就是高退货率。近几年,电商退货率极速猛增,从2021年到2024年,仅品牌店铺的退货率就从24%涨35%,一般商品的退货率更是一度高达50%。
本来成熟、便捷的退货机制是推动电商市场的因素之一,然而,退货率的快速升高,已成突出问题,造成不少网店网红倒在双11前,更有被逼到生死线边缘的大量商家。当然,商家日子不好过,不全是退货的问题,但持续攀升的退货率,往往会成为压死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服饰类产品退货率相对较高,平均达40%以上,女装是退货的重灾区,女装直播的退货率更是高达80%。退货率迅速攀升,不得不说是商家们的致命伤,有消息称,2024年以来,已有不下40家知名女装网店宣布闭店。
自媒体报道,一个年销2000万店铺双十一前黯然关店,当时,已负债近200万,电商江湖风云变幻,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平台促销活动和广告费用层出不穷,都是它举步维艰原因,但退货率的疯狂上扬,成了压倒它的关键因素。
高企的退货率,构成商家的致命伤,如今大量的清仓关店行为,折射出行业整体上的多重困境。说实话,退货率的走高,在商家与消费者两方面都有诚信缺失的问题,有时是客观所迫,有时是主观为之。
退货率的不断攀升,与部分商家的不诚信脱不了干系,也就是说与商品本身的问题有关。早在2015年的时候,退货是因为假货,据说,当时淘宝的假货率达到了63%,今天平台上假货不多了,但量质量问题、图片与描述不符、承诺过度等问题却是存在的。
商家想获得流量,就要把图片做得很精美,有女装商家坦承,图片里,衣服的颜色、模特的身形都是可以PS处理的,抖音的滤镜问题更夸张,加上直播间美颜、虚化,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也被展示得光彩照人,这几乎成为一种风气,如此以来,消费者收到货后心理落差太大,与实物“判若两物”,所以会选择退货。
还有一些直播间的主播们为了自己的业绩,夸大产品功能,过度承诺,售卖往往夸张变形,消费者很容易被蒙蔽,冲动消费,肯定会造成大量退货,所以说,直播的退货更严重,令商家生畏,甚至飙到了80%。
就是买家秀和卖家秀,有时与收到的货物差距太大。一些不诚信的商家也可能利用这个机会设置陷阱,损害消费者权益,不久前,央视便曝光了“买家秀”的骗局,揭露了一些无良商家的套路。
当然,还有部分商家在活动期间为冲销量、冲爆款而刷单,获得流量和虚假订单,也是退货率升高的原因。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有诚信问题需要规范。随着电商平台退换货政策的宽松,退货的门槛大大降低,特别是运费险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冲动,退货时更加随意。
有些消费者是不得不退货,比如尺码不对、发货发错、价差问题等,不同材质的衣服弹性大小不同,就导致尺码推荐非常难标准,很多顾客网购衣服时,只参考自己平时的码数,比如按照胸围、腰围买,就很难买到合身的。
有些消费者的确是“有理由”退货,比如质量问题、虚假宣传,最典型的还有,被完美的精修图和直播滤镜“骗”了,接受不了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距;当然也有部分退货,是自己的原因:受折扣吸引冲动消费,之后后悔了而退货,或是凑单购物,收到后再把不需要的商品退掉,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电商和直播平台,最到位的一条服务,莫过于“7天无理由退货”了,设立这一政策初衷,本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却被部分人钻了空子。部分消费者有贪小便宜的心理,也有从众心理,一旦看到有人成功利用政策漏洞进行退款,并没有受到惩戒,便会心安理得地跟风效仿,久而久之,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平台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给不法之人提供可乘之机,当“仅退款”政策推行时,很快就出现了部分消费者的恶意退款行为,滋生了大量的薅羊毛党。运费险推出,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却也是产生羊毛党的土壤,甚至出现了靠退换货赚取运费差价的“职业能手”。
方法是与快递驿站勾结,购买商品后故意退货,赚取运费险差价。一个寄件成本仅2-3元,而运费险赔付最少8-10元,若一天操作10多单,收益相当可观,并且网络上还有这种“教材”售卖。
这种专门利用运费险漏洞牟利的群体,已经发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据说,一个以“全民仅退款”为卖点的电商平台“京淘淘”,在半年多时间里,被羊毛党套路,损失高达1.8亿元。
一些商家表示,由于“仅退款”政策的实施,他们在发货过程中遭遇了恶意退款的情况,导致损失惨重,有时,发出去的产品是正品,退回来的却是假货……个别消费者故意把东西搞坏,要求只退款不退货,甚至要挟商家,要赠品、要红包。
更深的思考是,退货率持续走高,表面上看是平台在抢业务、部分消费者在“薅羊毛”,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数字技术、数字伦理法规和网络素养等发展不同步导致的。
对于不诚信的行为,如何防止?从平台角度来说,要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形成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来评估、控制风险。有人推荐通过诚信信用管理机制去评估消费者退货的权限,以数据库为基础评估消费者的退款权限和退款次数,用信用分数来判定消费者的诚信行为,不失为解决之道。
二、理解很重要
双十一落幕,退货潮如期而至。毫无疑问,退货越来越方便,本是个多赢的局面:商家提高销售额,平台取得业绩,消费者得到合适的物品,对社会来说,物尽其用,减少了浪费,但由于各方的相互理解出现偏差,未形成和谐的氛围,成为电商平台的突出问题。
高退货率背后的电商之困,折射出依靠平台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模式的困境。从理论角度说,就是当大家发现了数字经济的玩法规则,各方的求利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有力约束,数字经济便出现了失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