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贵州黔西市着力畅通农村快递“两个一公里”
■ 文/通讯员 陈瑶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城区至新仁苗族乡蜿蜒的山路上,一辆绿色的农村客货邮专用客运大巴在林间若隐若现。大巴车在化屋村的快递寄收点停靠。车门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满满当当的邮件快件。
近年来,毕节市邮政管理局(以下简称“毕节局”)根据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黔西市探索农村客货运、邮政、快递、物流、电商等“一网多用、一站多能、多点合一、深度融合”新模式,全力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打通“两个一公里”
乡村物流更加畅通
2023年7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印发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黔西市依托客运站闲置场地改建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引入邮政快递和物流企业,开通补充带货线路,改造公交车和农村客运班车,打造农村物流班线,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破解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的问题。
目前,黔西市首批4条客货邮专线已开通运行,每天运送邮件快件超1000件。客货邮专用大巴车进村,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寄递农特产品和生活物品。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潘敏,每天总是踩着客货邮专用大巴到达村点的时间来拿自己的快件。她说:“以前取包裹得坐车到镇上,花时间还要花车费,一般都是积攒了几件包裹再一次性去取。现在大巴车送到村,太方便了。”
随着寄递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效打通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提高了快递运营效能,也带动了快递业务量的增长。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黔西市客货邮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日均处理邮件快件超10万件,每天进出场站派送车辆近200辆。1至8月,黔西市邮政快递企业上行邮件快件419.52万件,同比增长61.26%,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超1亿元;下行邮件快件2566.68万件,同比增长33.96%,极大方便了沿线乡、村末端网点和农村群众的用邮需要。
融合四类资源
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毕节局结合黔西市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创建实施方案,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宣传引领,结合政策支持,融合资产、平台、技术和人力四类资源,发挥寄递渠道优势,让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在资产方面,融合交通场站、商超站点和运输车辆,盘活了企业。黔西市利用客运站改造建成9500平方米的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利用农村乡镇客运站建成乡级农村客货邮服务站2处、服务网点4处、村级综合服务点293个和城区快递物流站点15个,开通农村寄递物流班线,统一规范农村客货邮服务的车辆标识。
在平台方面,融合了邮政快递、客运、物流和电商等平台,激活了产业。通过“节点网络共享、末端线路共配、运力资源共用”,系统推进“客运+货运+寄递+物流”融合发展体系建设,激活了新业态产业升级发展,为当地政府和农村老百姓提供了快递进村、农村电商、普惠金融等服务,为黔货出山贡献了行业力量。
在技术方面,融合了信息资源和智能化运用,育活了行业。黔西市将邮政快递物流共配转邮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快递物流、仓储运输等多功能综合信息共享共用。充分应用智能终端设备、射频识别技术、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等技术和管理方式,实现全过程监控与追踪,提高运营效率。新增2条自动化快递分拣线,极大提升邮件快件分拣效率。
在人力方面,融合了邮政、快递企业和当地群众人力资源,带活了就业。黔西市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不仅融合了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5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也融合了乡(镇)村邮递员和快递小哥资源,还融合了农资商超网点人员和属地群众资源,着力解决了零散、剩余劳动力和特殊人群的普遍广泛就业。据统计,黔西市现有快递从业人员500余人,预计2025年快递进出港件量将达到5200万件,可新增就业100人以上。
当前,黔西市客货邮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已成为贵州占地面积最大,邮件快件吞吐量最多的客货邮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入驻邮政快递企业5家、物流企业2家;建成乡、村、社区服务中心站点共401个,基本实现建制村全覆盖,成功入选全省邮政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示范县,带动了客运站、快递企业和农村电商的发展。预计2024年黔西市快递进出港件量将超4500万件,助力农特产品外销超1.5亿元,拉动线上消费超20亿元。